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蕈菌资源 » 正文

    云南松茸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发布日期】:2010-06-01

    摘要

    本文通过松茸资源状况以及云南松茸出口在贸易中的经济地位、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影响以及在云南省松茸资源的利用现状与管理,历史变迁等的分析结果,指出了现阶段云南省松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由此提出了云南松茸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松茸 云南 经济 资源 可持续利用


    1985年后,日本人开始从云南进口鲜松茸,松茸经济开始发展。由于松茸经济价值高,易采摘,给商人提供了较大的商机,商人纷纷进入松茸经营行业,松茸商品交易得以迅速扩大。经过19年的发展,松茸已成云南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给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包装业、制冷业、饮食业等,也对云南贫困山区扶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正是由于松茸经济的这种影响,造成了松茸资源量的急剧下降,以至于1999被国家列入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至此,松茸资源的保护问题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松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才逐渐被认识,云南的松茸从采摘到运输乃至出口正由原来的无序状态向有序的进程过渡。

    尽管如此,云南的松茸仍然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胁,如多年来云南省松茸的出口量一直在增长,但松茸产地单位面积上松茸资源量正逐年减少,松茸采集面积正不断扩大,很多松茸老产区每年采到的松茸量明显减少等现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云南松茸经济发展与松茸资源的保护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怎样处理好这一矛盾,即不影响松茸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护好松茸资源,实现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是本文试图探索的主要内容。

    一、 松茸资源状况及云南松茸出口在贸易中的经济地位

    (一)国际方面

    松茸在北半球广泛分布于东亚(中国、日本、北朝鲜和韩国)、西亚(土耳其)、欧洲、北非、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及南美(秘鲁)(Kytövuori, 1988; Iwase, 1996)。其主产区大致形成了三块大的格局,即:1、东亚(日本、中国、韩国及朝鲜);2、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秘鲁);3、欧洲、 图1、中国与各国松茸在日本市场的销售情况比较

    北非及西亚(土耳其)。

    分布在日本、中国、朝鲜和韩国的是相对深色的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Ito et Imai)Sing〕,美洲分布的是另一种白松茸(T. magnivelare)。

    2001年日本从世界各地进口了二千余吨鲜松茸,其中产自中国的占64%。而云南又占全国鲜松茸出口量的72%,也就是说日本市场上的松茸40%来源于云南。中国松茸出口所占比例见图1。

    (二)国内方面

    1、全国

    松茸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福建、台湾等省区(臧穆,1990;弓明钦等,1999),其主要分布区见表1。虽然陆续在其它地区也发现它们的踪迹,但就其出现的频度、种群分化程度及在分布范围内仍可看出松茸群的多度中心和多样化中心在我国西南部(刘培贵等,1999)。

    云南、四川为我国松茸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云南松茸产量与四川松茸产量几近相等(见表1)。

    表1、全国松茸的主要分布区及出口量表

    行政区 四川 云南 吉林 西藏 黑龙江

    产量(吨) 1200-1470 800-1300 20-80 >100 10-20

    3、云南省

    在云南省境内,松茸主要分布于迪庆、丽江、楚雄、大理和保山等地州的18个县(市),正好是国家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地区,其分布和产量情况见图2和表2。

     


    图2、云南省松茸产量分布图


    表2、云南省松茸分布及产量情况表

    行政区 迪庆 丽江 楚雄 大理 保山

    产量(吨) 250-600 20-50 100-180 40-70 3-6


    上图2、表2中迪庆、楚雄松茸产量较高,是云南松茸的主产区。

    二、 松茸出口对云南省地方经济的影响

    松茸作为云南省最大的农副出口创汇产品,年产值达3.6-7.8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约3000-5000万美元,相当于80万m3优质木材的价值,也相当于20000公顷面积的幼树20年生长量的产值,已成为云南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出口创汇商品。对一些地区,如迪庆州,由于天然林禁伐,松茸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近年来,在云南从事松茸采集、收购和流通的从业人员,数以万计。在松茸采收季节,香格里拉县约有80%的农户参与松茸的采集、收购和交易活动。全省每天上山采摘松茸的群众达25万人次,不少农民由此摆脱了贫困,改善了生活条件,有的甚至走上了小康生活(弓明钦等,1999)。

    三、 云南省松茸资源的利用现状及管理

    松茸资源的利用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与日俱增(见图3)。由于它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其利用,特别是无科学性的利用对松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越来越突出出来。


    (一) 云南松茸的市场需求

    国际市场

    每年从云南省出口到日本的松茸量加起来在800-1500吨范围。其中,每年西藏工布江达、芒康、林芝、八一、盐井、菠蜜等地的松茸鲜品95%以上从云南过境出口,四川乡城、巴塘、稻城、得荣等地的松茸鲜品60%以上也从云南转口。昆明目前已经成为云南、西藏、四川三省鲜品松茸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和出口口岸。近几年也出现了冰冻、干片、盐渍甚致深加工松茸产品。其中鲜松茸出口占了70%以上(见图4)。

    国内市场

    每年都有大量不能出口的和不能加工或加工剩下的低等级的松茸流向本地或国内市场。其中,童茸比例较大,约占45%(弓明清,2001年)(见图5)。

    除此而外,由于近年来国内松茸市场的兴起,日本松茸市场竟争激烈,再加上日本对农产品的进口检验工作加强,致使一些松茸出口企业将松茸出口转为内销。云南省松茸的国内利用量估计在400-800吨范围。

    (二) 公司和商人对云南省松茸的经营利用

    八十年代中期,云南有二家进出口企业开始尝试松茸出口贸易,1990年企业增加到五家,1993年后有十几家。迄今,在昆明、大理、迪庆、楚雄等地形成了一批具有实力的松茸经营企业。据2002年统计,经过注册登记直接或间接从事松茸贸易的企业有200多家,经营松茸进出口的企业有三十多家。

    由于企业类型、大小、性质不同,再加上松茸利润较其它同类产品高,同时还吸引了各方的个体商贩,造成了长期以来从松茸产地到产品出口多个环节,不同层面上的松茸收购,并且物价常常受到人为的而不是市场的影响,行业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加上长期以来科学手段的缺乏,加大了松茸资源的内耗和浪费。

    (三) 松茸资源的管理

    进入90年代,随着松茸市场的不断增大,加大了对松茸产区自然生态的压力。同时,松茸资源的权属问题很大程度上没有明确,更多情况下是当地老百姓仍然带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理念维系生活。加上外地人也涌入松茸产区,松茸资源的采集利用可以说处于无序状态,资源破坏严重。

    1999年9月,在众多专家的呼吁下,政府管理部门的关心下,国家重新出台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将松茸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至此,政府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松茸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宣传,对资源的利用,从产地宣传、科学研究到进出口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1、进出口管理

    2000年国家政府部门和云南省政府部门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对松茸出口实行计划管理,并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对出口企业实施登记备案制度。通过近四年的保护管理工作、科学研究和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当地居民和群众开始认识到了保护松茸资源的重要性。行业协会相继成立,松茸企业的行为正进一步得到规范。松茸资源的保护问题正逐步受到重视和认识。

    2、科学研究

    1997年,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弓明钦研究员等人在云南保山地区水寨乡海棠村开展了“封山育茸”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项目采取的措施是:

    1) 产区实施禁伐、禁牧、禁火等人为活动;

    2) 扩大松茸菌塘(松茸菌丝体、树木根系及菌根组成疏松团状结构——松茸产生的基础)数量,包括移植菌塘和人工接种两种办法;

    3) 实施科学采收办法;

    4) 实施病虫害及鸟害防治;

    5) 实施对松茸林地的监控管理。

    通过这项技术实现了林木保护和经济增长双丰收,2002年通过了国家林业局项目成果鉴定。

    3、松茸资源保护管理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和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的作用

    通过松茸资源保护管理、科学研究从政策法规和松茸生物学规律两个方面强调了保护松茸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关松茸科学技术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致富的根本意义在于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保护松茸生态环境就等于保护自己、致富自己。

    几年中,松茸项目技术成果的推广、宣传,松茸资源保护管理的步步强化,使云南省松茸的利用从资源保护到企业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地州政府相关部门相应出台了有关松茸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如迪庆州政府对童松采集的管理要求;2004年楚雄州林业局出台了松茸可持续利用试范点的政策等。

    2) 越来越多的松茸产地自发地开展了责任承包制和乡规民约管理制,松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也成了社区群众主动关心的事情。

    3) 松茸行业协会开始成立,并逐步发挥出较大的,政府所不能及的作用。企业行为正一步步走向规范化。

    (四) 产地松茸采集

    2002年后,许多地方通过乡村民约、责任承包等形式加强了松茸的管护和采集。目前全省松茸产区基本形成了下列三种方式的松茸采集:

    1、乡规民约式:将松茸的管护、组织采摘,采摘方式和采摘标准等写入乡规民约,通过乡规民约对村民实行管理,如民约中规定了禁采、禁收高度5cm以下的童茸和过熟的老松茸,在松茸出产季节不允许外地人员进山,派出2-3人轮流守护,实施轮歇式“封山育茸”等,其办法行之有效。目前在保山、香格里拉、剑川、德钦等地实施的效果较好。

    2、承包责任式:通过承包山林、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松茸的管护和采摘。这种模式使松茸得到科学化管护和采摘,既有效地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同时还保证了松茸资源的持续利用。如云南省保山市海棠村一片30多公顷的杂木林,每年产有松茸。1997年以前人们自由采摘,1996年该林地仅产松茸113公斤。1997年后,在该区实施“封山育茸”计划,组织专人管理,1998年该林地年产松茸394公斤,收入12万元,2000年年产松茸700公斤,收入16万元(弓明钦等,1999)。一些原在海棠村收松茸的小贩看到实惠,也放弃收购松茸,回到自己的家乡承包山林,实施“封山育茸”发展松茸生产。目前,在保山、剑川、南华、洱源、富民、通海、新平、石屏等地实施效果较好。

    3、放任自流式: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习俗,常常处于无序或是一种“放任自流”的采摘方式,甚至竭泽而鱼地将松茸的整个菌塘破坏掉。这些采区多在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滇中、滇东、滇南、滇西地区,属松茸早产区,产量虽不高,但销售时节较好,销量较大。这类产区占到云南省松茸产区的60%以上。这些地方出产的松茸中“童茸”占到了40%以上。

    四、 松茸资源利用的历史变迁

    1984年云南松茸出口开始起步。1985年后日本人开始大量收购云南鲜松茸,在楚雄、昆明和南华形成了鲜松茸交易市场。90年代后,昆明及其附近鲜茸收产量迅速减少,交易量降低,从而香格里拉县县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松茸交易地。

    此后,每年松茸的产地价几本保持在450元/公斤左右,有时高达4000元/公斤。1997年后,松茸每年出口创汇达3000-5000万美金范围(见图5)。

    在过去的10-15年间,松茸主产区曾发生过较大的变迁,其变迁的主要趋势为:由滇中地区向滇西北和滇西并逐渐向全省和与云南省相毗邻的其它省边境地区松茸分布区扩展。其特点是:

    1、过度采摘。据报道:云南松茸主产区香格里拉县的松茸产量平均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 2000年调查昆明市的松茸产量只是1985年产量的30%,减产70%,其中禄劝县1985年的产量是50多吨,2002年的产量不到10吨,减产约80%。由于松茸年产量不断降低,使得松茸开发商不得不寻找新的松茸开发产区。

    2、贸易竟争激烈。云南松茸知名度逐渐提高,收购商增多,由于竞争激烈,迫使不少收购商寻找新产区,以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产区西移。由于在西藏和四川松茸产量逐年扩大,并在这些地区不断发现松茸新产区,导致产量也迅速上升。加上交通运输和昆明已经成为西南地区鲜松茸最大的集散地和出口基地等原因,而导致松茸产区西移。

    五、 松茸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讨论

    (一)松茸的采摘问题

    1、管理

    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是人类长期生存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由于落后的地方经济需要快速发展与落后的地方文化需要对自然及自然规律进行认识的矛盾,往往是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被生活所困,同时又受到大都市快速经济影响的贫穷地区的人,选择前者而加大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这种索取常常是一种对自然盲目和无知的索取,只有当一种资源面临枯竭危险的时候或灾难出现的时候,才引起一些人的重视。而即使到了这种时候,仍然还有许多人对此熟视无睹。

    云南省的松茸资源就属于这种情况。自1999年松茸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以来,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都加强了对松茸管理和宣传。云南省从松茸的出口、童茸的管理、宣传以至企业的行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松茸产地、松茸采摘、地方交易市场等方面,由于地域广、难度大、问题多,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放任自流式的采摘方式仍然起主要作用,估计在整个采摘过程中,占到60%以上;松茸产地大部份地区基本处于无原则管理状况;地方交易市场、饭店收购童茸现象普遍存在。

    2、采摘方法和标准

    放任自流式的采摘松茸完全没有任何方法和标准,基本上是随心所欲,使用的工具五花八门如锄头、钉耙、铁棒、木棍等。一到松茸季节,松茸产地村民除老弱病残不能爬山的人外,全部上山采摘松茸,松茸菌塘被破坏的情况随处可见。

    3、留种和保育

    多数人由于对松茸的认识不足,无知于松茸的生物学规律,往往凭着传统的经验来认识松茸。其结果是杀鸡取卵式的童茸采摘、不留开伞松茸作“种”用毁灭式采摘等使松茸再也生长不出来,眼前的经济利益换来的是以后松茸的消失。这样的危害性在松茸采摘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多数情况或在多数地区都没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松茸出口科学化管理问题

    1、科学性

    松茸出口科学化管理的提出只是为了保护松茸资源,使松茸资源能够持续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而使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科学本身应会带来较大而长远的生态效益。但是,目前给出的松茸出口计划,很大程度上经济的成份占有较大比重,而从松茸生物学规律方面考虑的科学性则相对较弱。

    即使这样,通过这一管理办法,在仅仅4年的时间内,已使全省主要的松茸经营者、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保护松茸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地方由此看到了经济利益的亮点,已开始自发地开展松茸资源的保护和管护活动。

    2、计划管理和实施

    云南省松茸出口的计划管理,目前仅限于能够出口的十几家松茸出口企业,计划的实施也针对这些企业进行。这样的计划管理没有与松茸的产区结合起来,出现了较大的漏洞即产区松茸的采摘无限制。更多不能出口的松茸及其制品仍然可以大量流向国内市场,至使松茸资源的保护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三)松茸交易市场管理问题

    1、行业自律

    针对童茸和松茸的科学性(计划)采摘问题,云南省的松茸从采摘到收购、交易以及运输各个环节没有较强的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企业基本上各自为阵。企业在童茸和松茸数量上完全是自由的,行业的自律情况目前还不明显。

    2、收购

    收购与市场交易的情形相类似,也是处于一种自由状态,童茸在收购环节中正常流通,松茸数量也没有限制。

    (四)松茸的科学研究问题

    以1997年,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弓明钦研究员等对松茸的研究为代表,近年来云南省开展了一些有关松茸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一直未全面地开展起来。

    其它有关松茸产品出口的标准体系也还没有建立,其深加工的技术研究几乎没有开展,其松茸的出口主要还是以原材料和初加工方式出口,其附加值较低。

    (五)松茸知识的科学普及保护问题

    尽管松茸的生物、生态学研究在云南做了一些工作,管理部门、新闻部门也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挂图等做了一些宣传工作,但更多的松茸采摘者、经营者、出口者对松茸的基本科普知识还是很欠缺。有关松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的管理政策等还没有广泛地宣传开来,一些较好的松茸可持续利用的管护技术、经验也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六、 总结和建议

    1、松茸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的化解

    在云南省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如迪庆州大部分地区,松茸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对当地居民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反过来造成了对松茸资源利用的力度加强,以至于没有认识到:(1)松茸资源已经在急剧减少;(2)通过保护松茸资源会带来长久的、更大的实惠。因此,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不乏其人,甚至许多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亦是如此。

    为解决这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将矛盾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之间的广泛购通、有关松茸的教育、宣传、培训和科学知识普及是重要的手段。在使用这种手段的同时,出台相应的、切合实际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强行政和法律的约束力并引进科学手段和好的经验,开展科学示范,让更多的贫困山区,文化落后的地区居民直观地看到这些科学和经验活动可能带来的利益。

    2、科学技术、项目成果及地方经验的推广

    在云南省,有一定产量但尚未开发的松茸处女地可能已经很少。要长久地将松茸的贸易量维持在现有水平,只有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即在保护松茸资源的前提下,实行可持续开发的战略。

    (1)加强科学技术、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松茸科学促繁技术、项目成果普及和宣传,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将松茸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和技术深入到每一个松茸产区。以天然林保护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保证,大力提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努力实现林农增收、财政增益、企业增效的多赢局面。

    (2)加强公众保护意识教育,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向松茸产业的从业人员宣传国家保护资源、持续利用资源的政策和法规。广泛开展公众保护松茸资源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有关松茸可持续开发的成功经验:如保山市海棠村乡规民约式的社区共管经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执行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综合保护与发展(ICDP)项目中,所推行的以项目社区为中心,联合周边社区共同参与松茸可持续管理经验和迪庆州的社区保护模式等。

    3、建立松茸采摘、质量标准体系,加大松茸产品的深加工科学研究。由于国际市场对食用菌产品具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在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野生食用菌产业化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已势在必行(杨祝良,2002)。通过行业协会等形式,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从松茸采摘到运输、加工乃至出口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同时加强松茸产品的深加工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引进,在质量上尽快与国际接轨,在深加工产品上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减少资源消耗量。

    4、松茸计划管理的科学性

    云南省松茸的计划管理,仅限于松茸出口公司的出口管理,这对松茸产地的资源保护仍存在着松茸采摘与流向国内市场的漏洞。因此,云南省松茸资源保护管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科学性研究,尽可能地将松茸的出口计划管理与松茸的产地采摘、流通环节相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松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秘书处,目前CITES物种出口的科学化限额管理是:(1)野生物种通过监测和资源评估来确定出口限额计划,并对计划内的出口物种进行标记,从而简化管理手续;(2)人工种养殖物种通过科学化管理,对管理和种养殖生产量实行评估来确定出口限额计划,并对计划内的出口物种进行标记,以简化出口管理手续。由此,云南松茸出口的计划管理可借鉴上述方法,结合地方实际实施松茸出口计划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A、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宣传和推广松茸的科学促繁技术和松茸可持续发展的好的管护经验,特别是一些地区较好的乡规民约和责任承包制的管理办法。

    B、在开展松茸的科学促繁技术和实施好的管护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松茸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确定每年该区域内松茸的适宜采摘量。由此,分别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全国和地方最适采摘出口量。

    C、对已确定采摘出口量所采摘的松茸进行标记。

    D、这些已标记的松茸及松茸产品凭标记办理出口或在国内场流通。

    5、宣传与认知

    云南的松茸经济如同一根神经牵扯着全省大部分地区千家万户的经济生活,特别是滇中、滇西北地区贫困山区老百姓的生活与经济发展。其松茸的经济价值和资源的可开发利用潜力是较大的,只要通过科学的发展观将可以使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其它经济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包含有两层含意:(1)对松茸物种的保护;(2)对松茸生存环境的保护。因为森林植被的过度采伐和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危及野生经济真菌再生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许多野生食用菌只生长在特定的森林中,这些森林遭受破坏,食用菌便不能生存。因此,在野生食用菌产业化的过程中,加强森林保护、维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杨祝良,2002)。

    松茸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的科学化理念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深入到每一个松茸产区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松茸经济发展会给松茸资源带来危机,会给松茸生长的环境带来压力,会威胁到贫困山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但,如果通过一定的科学化的保护措施,通过自身对松茸资源的保护行动就会给自已带来较大的、长期性的经济利益。

    宣传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媒体如电视、报纸、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手册等,技术培训,乡村大会,科学研讨会等形式。

    参考文献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陈应龙编著,1999. 松茸。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刘培贵,袁明生,王向华,孙佩琼,杨雪,1999. 松茸群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学报 14: 245-252.

    杨祝良,2002. 浅谈云南野生蕈菌资源及其利用。自然资源学报17: 463-469.

    臧穆,1990. 松茸群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理研究。真菌学报9: 113-127.

    Iwase, K., 1996. Distribution of the ectomycorrhizal fungus 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the related species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isolates. Soil microorganisms. Res. Counc. Secr. of MAFF and NIAR, 179~188.

    Kytövuori, I., 1988. The Tricholoma caligatum group in Europe and North Africa. Karstenia 28: 65~77.

    MATSUTAK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IN YUNNAN

    Huang Hai-Kui, Li Chun, Zhen Zhong

    (The Kunming Branch of China CITES Authority Administration,Kunming 650021, China)


    Abstract

    The suggestions are brought forward to the mushroom of matsutake economy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and the sustaining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being shown in analyzing results on the resources of the matsutake states in Yunnan, the economic role of its export in the trade, its influence on the local economy and the exploit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it as well as history of its using in Yunnan.

    Keywords: Matsutake, economy,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黄海魁、李纯、郑重

    (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昆明办事处,昆明650021)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