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PRB.1235 | 
 图 例  | 
  | |
| 中文学名 | 蛹虫草 | |||
| 拉丁学名 | Cordyceps militaris (L. : Fr.) Link. | |||
| 中文别名 | 蛹草 | |||
| 同物异名 | 
 | |||
| 分类地位 | 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属 | |||
| 形态特征 | 子座单个或数个从寄主头部生长出,有时虫体节部发出,橙黄色,一般不分枝,有时分枝,高3-5cm。头部呈棒状,长1-2cm,粗3-5mm,粗糙表面。子囊壳外露,近圆锥形,下部埋生于头部的外层,400-300μm×4-5μm,内含8枚线形孢子。孢子细长,几乎充满子囊,粗约1μm,成熟时产生横隔,并断成2-3μm长的小段。子座柄部近圆柱形,长2.5-4cm,粗2-4mm,内实心。 | |||
| 生态习性 | 春至秋季生半埋于林地上中或腐枝落叶层下鳞翅目昆虫蛹上。 | |||
| 分布地区 | 广东、广西、海南、吉林、河北、陕西、安徽、福建、云南、西藏、黑龙江等。 | |||
| 
 经 济 用 途  | 
该菌发酵液中含有甘露醇。产生蛹虫草菌素(3'-腺嘌呤苷cordycepin)及5'-三磷酸盐虫草菌素(Cordycepin 5'-thiphosphate)。可药用治疗结核、老人虚弱、贫血等多种疾病,另有抗癌功能的报道。另外, 虫草素对昆虫寄主细胞核变性, 起到毒杀效果。 现国内(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柞蚕、家蚕蛹人工培育蛹虫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