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PRB.1240 | 图 例 | 
 | |
| 中文学名 | 蝉花 | |||
| 拉丁学名 | Cordyceps sobolifera (Hill.) Berk. et Br. | |||
| 中文别名 | 蝉蛹草、蝉茸、冠蝉、胡蝉、蜩、螗蜩、唐蜩 | |||
| 同物异名 | Sphaeria sobolifer Berk. |  | ||
| 分类地位 | 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属 | |||
| 形态特征 | 子囊座单个或2-3个成束地从寄主体前端生出。长2.5-6cm,中空,其柄部呈肉桂色 ,干燥后呈深肉桂色,直径1.5-4mm,有时具有不孕的小分枝,其头部呈棒状 ,肉桂色,干燥后呈浅腐叶色,长7-28mm,直径2-7mm。子囊壳埋生在子囊座内,孔口稍突出,呈长卵形,约600μm×200μm。子长圆柱状,200-380μm×6-7μm。子囊孢子线形,具有多横分隔,后断裂成8-16μm×1-1.5μm大的单细胞节段。 | |||
| 生态习性 | 生长在蝉蛹或山蝉的幼虫体上。 | |||
| 分布地区 | 江苏、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 | |||
| 经 济 用 途 | 可供药用 。性寒,味甘、无毒。能解痉,散风热,退翳障,透疹,明目等药用功效。据《本草钢目》记载同蝉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