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药理研究 » 正文

    灵芝胞内多糖高产菌株G7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发布日期】:2005-07-11  【来源】:食用菌网
    【核心提示】:灵芝胞内多糖高产菌株G7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InvestigationofSubmergedFermentationParametersofGanodermaStrainG7of

    灵芝胞内多糖高产菌株G7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Investigation of Submerged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of Ganoderma Strain G7 of High Yield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余素萍  张劲松  杨焱  贾薇  潘迎捷  摘 要:通过摇瓶培养实验从22个广泛栽培的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了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并以胞内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优化了该菌株深层发酵所需的营养因子及非营养因子条件,包括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时间等.研究发现G7的最佳培养条件及目标产物不同,所需的培养时间也不同.G7在对数期内大量形成胞内多糖,在60h胞内多糖产量最高达5.33mg/mL培养液. 关键词:灵芝;胞内多糖;营养因子;非营养因子 分类号:S56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04)06-0036-04 基金项目:本项目由上海市科委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张劲松,(电子信箱)syja16@saas.sh.cn. 作者单位:余素萍(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南京,210095;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106)       张劲松(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106)       杨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106)       贾薇(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106)       潘迎捷(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南京,210095;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106)  参考文献: [1]陈若芸,于德泉.灵芝三萜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1990,25(12):940-953. [2]吴兴亮,郭建荣,廖其珍等.中国海南灵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J].菌物系统,1998,17(2):122-129. [3]刘经亮,灵芝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2,10(2):46-48. [4]李刚,发酵灵芝菌粉和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中国食用菌,1999,19(1):35-36. [5]潘继红,曹霞,李峰,等.灵芝液体培养营养需求的探讨[J].食用菌学报,1997,4(1):31-34 [6]刘冬,李世敏,许柏球等.灵芝菌丝体深层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1,21(2):15-17. [7]李刚,李宝健.灵芝发酵培养基的研究[J].中药材,1998,21(8):379-381. [8]李平作,徐柔,章克昌.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与胞外多糖的产量关系[J].工业微生物,2000,30(3):30-33 [9]张惟杰.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2004 Vol.23 No.6 P.36-39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