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残疾农家女成为蘑菇种植的“领头羊”


    【发布日期】:2013-03-19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周婧 徐昀雁
      手提一个竹篮,头戴一盏照明灯,娇小的身影在潮湿的蘑菇棚里穿梭,这是近日记者在新仓镇新星村蘑菇种植户范亚华的基地见到的场景。
      今年46岁的范亚华原先在家做了16年的小作坊式五金加工活,后因一次机器意外事故弄伤了右手的4根手指,而这次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右手有残疾的范亚华无法再从事五金加工,她便毅然决定改行。按她自己的话来说,“人总是要继续生活下去的,一直消沉还不如积极地面对今后的日子,享受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就这样,在全家人的支持下,范亚华于2009年选择了蘑菇种植。由于规模日渐扩大,没过多久范亚华便把基地从原来的联盟村翻到了新星村,并成为新星村第一家蘑菇种植户。
      眼下这个阶段正值农闲时节,但范亚华却在蘑菇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她家栽种的蘑菇肉质厚、质量好,一到市场就被营销客商抢购一空。“今年蘑菇生意特别好,从年前到现在就没有闲过,每天都有固定小贩前来收购,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出售上千斤呢。”范亚华一边拍着身上的灰,一边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蘑菇成了饭桌上的抢手菜品,去年冬季种植的5万平方尺蘑菇,采摘后上市不到4个月,销售收入已达31万元。
      能取得这样的效益,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面对缺乏技术、右手残疾等重重困难,从拌营养料到采摘蘑菇,每道技术环节,范亚华都虚心地向当地的蘑菇种植师傅请教。“每个棚的蘑菇营养料都要做一个多月,而且每年做营养料的时候都正处于8月份,烈日当头、汗流浃背的辛苦是免不了的。”范亚华对记者说,做这一行就是要肯吃苦。
      就这样,第一年栽种她便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好收益。第二年,已有实践经验的范亚华,在积极学习当地其他种植户先进技术的同时,采用双膜覆盖反季节栽培,叉开蘑菇上市时间,抢占市场空当,使这一年的种菇效益又上了一层楼。据范亚华介绍,因为蘑菇生意太好,今年的春节她和丈夫就是在蘑菇基地度过的,除了每天要采摘大量蘑菇给收购小贩外,还得定时到菇棚里查看蘑菇生长情况。“‘冬闲时节种蘑菇,来年开春多挣钱’,这是老一辈蘑菇种植户传授我的‘生意经’。”范亚华说,尽管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蘑菇种植上,但看到自己的蘑菇生意做得这么红火,就算再忙再累也值得。
      初尝成功滋味的范亚华在享受创业喜悦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政府和残联对她的帮助。“政府和残联鼓励我们发展效益农业,对经营分散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每年投入种子、种苗300元以内的,补助60%;300元以上的,补助50%;补助费最高限额1000元。像我这样,每年都能拿到1000元的补助费。”范亚华表示,这些钱对她来说虽然不是大钱,但是能让她深刻地感受到政府和残联对残疾人的关怀。“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像身后有个人在帮你,有了‘靠山’。”范亚华的眼神中透露着温暖和坚定。
      范亚华感恩政府与残联,并积极回报社会。她吸纳了残疾人家属和一些低保户到她的蘑菇棚里干活,还给他们做饭吃。不仅如此,她还当起了新仓镇残联的专职委员。“我们每年都会去残联参加专职委员的培训,开座谈会进行交流、沟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帮助和服务其他残疾人,在团结、教育、带领辖区内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以前也曾是健全人,在经历了那起事故致残以后,我更能体会残疾人朋友的心情,所以也更了解他们面对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范亚华认为,每个残疾人内心肯定有过低谷,悲观情绪还可能有反复,在这样的时候就更需要周边人的关心和帮助。“只要他们对种植蘑菇有兴趣的,我都很乐意把技术教给他们。每天都有事做,精神就能有个寄托,也会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范亚华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到了许多感悟。
      范亚华这位残疾农家女凭着一股自强不息的闯劲,成为了新仓镇残疾人中发展蘑菇种植业的“领头羊”。同时,也带领着周围的人一起,在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上奋进。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