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解密徐古镇上的神秘预言


    【发布日期】:2011-01-08  【来源】:中央电视台

       

        原来由于当年,陶双球卖给了当地农民过多的菌种,加上陶双球的菌种质量又特别好,蘑菇出的特别多,当年的产量一下子过高,菇农们兴高采烈地把蘑菇拉到武汉市场上去卖,可是却卖不出去,哪怕是赔本能卖出去的就算运气好的了。
      周湾村村民 陶记华:低到就是一箱菇子三十多斤,才十块钱,就不到三块钱一斤。我恨不得把菇子全部倒掉,不种了,那个时候确实是流泪,一箱菇子十块钱,都不够。
      周湾村村民周幼元:还不是一个样。
      周湾村村民陶记华:我们骂过镇政府。
      记者:那为什么呢?
       陶记华:就是因为太价格不行,我们骂过他,那就是当时不理解骂过。
       眼看矛盾越来越激化,镇政府只好找陶双球想办法,因为陶双球已经卖掉了自己的菌种厂,刚刚建成了一个蘑菇加厂,他们希望陶双球收购菇农的蘑菇进行加工。可是此时的陶双球也正有他的难处,他的加工厂才刚开张,还远不能消化那么多的蘑菇。他的合伙人一再嘱咐陶双球,可千万别心软,坚决不能答应。

       

        合伙人 彭义林:我当时说,如果说非要收,你这个菇非要收的话,亏本的生意我就不干了,你自己负责。
      但是不管合伙人怎么反对,陶双球还是决定收购菇农的蘑菇,菇农们欢天喜地地把蘑菇卖到了陶双球的厂子里。
      菇农:当时比市场的菜菇而且还高一毛钱一斤,比当时那个价格,他收的菇子比我们卖的菜菇要高一毛钱一斤。
      陶双球之所以要建加工厂,就是因为简家亮说徐古镇上的蘑菇年产量不能超过三千吨,现在政府大力鼓励当地农民种蘑菇,超过三千吨的部分如果加工成盐渍菇,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这次让大家赔了本,以后就又没有人种双孢菇了,自己的加工厂拿什么来加工。听陶双球这么说,彭义林也不由得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合伙人 彭义林:当时我说陶总啊,那个时候那一件事你当时处理的,考虑的出发点,到现在的结果,那你比我高得很多,高得很多。
      陶双球不但收购了菇农们卖不出去的蘑菇,还答应以后会以更加优惠的价格卖给大家菌种,但条件是等大家的蘑菇种出来之后一定要提供给陶双球做加工。可是陶双球如意算盘却在40分钟之内被无情地打破。
       陶双球:火光冲天,我在我公司我就看到了那里烟尘这么大,火光这么明,是下午,认为肯定是着火了,我们赶过去以后就眼看着烧了,是我亲眼看着烧的。
      200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一场大火席卷了徐古镇周山村,村里的三十几个大棚在四十分钟内全部烧毁。
       周山村村民 蔡启枝:所有的棚子都烧了,四十分钟。
       周山村村民 刘吉滔:这个村子的人,只要问到一个人棚子都烧了。
      记者:就是问到一个人他们都烧了?
      周山村村民 刘吉滔:家家有家家的都烧了,每家一户一个。

       

        周山村村民:我们一家就烧两个。
      周山村村民 刘吉滔: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一场大火,烧光了一个村子人的心血,也烧光了陶双球的希望,不但之前赊出去的菌种钱是没指望收回了,已经和买家签订了购买盐渍菇合同,也无法按时交货了。但此时,陶双球又做出了一个让大家吃惊的决定,他决定放弃之前的菌种钱,而且再补给菇农一批菌种。尽管当年因为延误了交货的时间,陶双球补偿了买家一些违约金,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却更加获取了菇农的信任。
      谢店村村民 凌万春:我们徐古镇的蘑菇发展,就是他发展起来的。
      沙河村村民:都带头发家致富,都夸他,能人。
      沙河村村民:他比较有名,工作还是搞得比较好。
       陶双球:我在当地信誉度,在群众当中的影响力还比较大,你看看这几天的采访,我到哪里去都还是受欢迎的。有一点影响力。

       

        在徐古镇上,十里八村的人没有不认识陶双球的,通过建立大家对自己的信任,陶双球的加工厂的货源始终保持着优质和稳定,他加工的盐渍菇出口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2009年,陶双球又看中了一个新的市场空白,第一个在武汉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杏鲍菇基地。通过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节盐渍菇的生产量,同时销售新鲜杏鲍菇,每年能给陶双球的企业带来上千万元的销售额。
      陶双球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福建商人留下的财富魔咒,当地的蘑菇年产量已经远远超出了3000吨,达到7.5万吨,当地政府也因势利导,定期为当地菇农举办蘑菇节,吸引全国各地的客户,扩大销量。
       武汉市新洲区委员会 书记 王世益:陶双球是我们土生土长的,蘑菇生产的土专家、土企业家。这么多年他也从蘑菇产业的起步开始,一直探索十多年,有自己一成套的技术,也有自己的企业,也有自己的市场,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一个,蘑菇产业的我们这个地方的发起人之一。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