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杨国良专栏 » 正文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第6问:草粪原料如何预湿和预发酵?


    【发布日期】:2011-06-08
    【核心提示】:料堆经过2~3天的“烟囱效应”,料堆内外温度、水分差别加大,就必须把料堆扒开、抖散、充分地混合,然后再堆起来,这就是要求反复翻堆的理论基础。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第6问:草粪原料如何预湿和预发酵?
          预湿(Pre-wetting)的目的是将草、粪、水混匀。国外堆料场采用草粪混拌机械,效率较高。如果不具备这些专用机械,则难以制作出均质堆料。欧美国家制作蘑菇堆料的主料是麦草、鸡粪和石膏,三者的基本配比是1:0.8:0.08,堆料初始含N=1.5~1.6%,预湿含水73~75%。
    预堆也称预发酵(Pre-fermenting),可以在露天料场上起大堆,预堆时间6~7天,料温达到70℃,倒堆2次,使粪、草混匀并提供微生物增殖必需的氧气。美国Sylven公司的堆料预发酵进行6天,期间翻堆2次,温度曲线见图4

     

     


                                                                     图4 堆料预发酵6天的温度曲线(Geert,2007)
           研究表明,堆料经过翻拌后,料堆中心的氧在24小时内就耗完了。一般2~3天翻一次堆,这么长的时间氧从何来?这就是由堆料的“烟囱效应”提供的。翻堆24小时后,堆料内、外产生了温差,进而促使空气从料堆侧面流进堆料中部并从顶部排出而产生“烟囱效应”,蒸汽水分会在料堆的顶层冷凝,使顶层变得相对潮湿。“烟囱效应”比通过翻堆补充氧气更重要。因为翻堆补充到料堆中央的氧气很快被高温菌消耗掉,二氧化碳积累达20%以上就会造成缺氧状态。堆料表层的二氧化碳浓度虽然在5%以下,但是此料层通风过量,发热不好。料堆经过2~3天的“烟囱效应”,料堆内外温度、水分差别加大,就必须把料堆扒开、抖散、充分地混合,然后再堆起来,这就是要求反复翻堆的理论基础。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