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蕈菌资源 » 正文

    宁德食用菌生产概况


    【发布日期】:2010-06-01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环境优势。全区有真菌类上百种,被开发利用的食用菌有银耳、香菇蘑菇、草菇、金针菇、凤尾菇、茯苓、竹荪、猴头菇、灵芝等,成为大宗出口创汇商品。改革开放后,在食用菌之乡古田县带动下,全区食用菌生产直线上升。1988年,全区食用菌总产量2.2万吨,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 40%,总产值 3.46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 22%。古田县的银耳、香菇产量分别占全区产量的98.82%和45.31%。食用菌成为闽东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2年全区食用菌总产量3.61万吨,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17.13%,总产值约4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6%。第一节香菇

    境内香菇传统的栽培方法为伐木“砍花”,承受天然抱子长菇,翌年摘收。传统的伐木“砍花”栽培方法需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为鼓励菇农种菇,国家采取奖售方式刺激生产。1953—1960年全区供销系统收购于香菇计12吨。并将香菇列为H类农副产品。1965年,古田、屏南、寿宁等县派员往三明真菌研究所和浙江等地取经,改用人工分离孢子提纯真菌种接人段木栽培获得成功,香菇产量明显提高。此后,全区各县相继推广,各地供销部门供应菌种和引进优良菇种。福安、古田、屏南、寿宁供销系统举办培训班,传授人工种植香菇技术,促进全区香菇生产。1981年供销部门收购干香菇7吨。1982年,古田县研究成功木屑袋栽室内种植新工艺,并获得优质高产,迅速在全区各县推广采用。1984年干香菇收购上升到13吨。1987年,全区种植香菇1.2亿袋,产鲜菇6万吨,干菇5438吨。1988年全区香菇生产专业户增至4万户。1990年全区种植2.039亿袋,产干菇5309吨,产值近3亿元。1992年,全区种植1.2亿袋,产干菇6688吨。主产区仍以古田、霞浦、屏南为主。第二节蘑菇

    蘑菇是区内农村重要生产项目,也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1958年,福安商业局从上海引进菌种和栽培技术,采取马粪和麦秆为原材料,进行箱式培植。1964年,供销部门派员到福州、闽侯等地学习种蘑菇。福安城关、溪柄及古田的凤埔、鹤塘先后用牛粪和稻草作培养料接种菌种,获得成功,因销路未打开,仍停留在试验阶段。1971年,霞浦三沙渔业公司生产蘑菇罐头产品,先在霞浦县溪南公社搞试点,后逐步推广到全县。此后,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开始大面积种植蘑菇,由当地供销社收购。1973年后,随着蘑菇罐头生产的发展,蘑菇生产扩展到全区。当年,古田县种植蘑菇10万平方尺,产量32.7吨,产值616万元。1974年,霞浦供销部门收购鲜菇82.6吨,宁德、寿宁、朽荣也开始较大面积种植,由供销社统一收购,送三沙罐头厂加工成罐头出口。1978年,各级政府加强食用菌的产、购、销服务工作。地、县先后成立蘑菇生产领导小组,下设蘑菇办公室,各县供销社设蘑菇经营站,安排生产计划和收购工作。1981年后积极扶持“两户一体”发展蘑菇生产。1982年全区为菇农提供无息贷款280万元,年末全区种菇2757万平方尺(1平方尺=0.11平方米,下同),总产量1.12万吨,是1977年的5倍。1984年,各县供销部门先后成立食用菌技术服务公司,全区供销社系统建立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各县积极引进良种,推广两次发酵的科学种菇先进技术,提高单位产量。当年全区种植面积为2774万平方尺,总产1.5万吨,每平方尺单产0.54公斤。1985年,因国际食用菌市场变化,蘑菇经营渠道阻塞,蘑菇生产遭受冲击。1986年,全区蘑菇种植2700万平方尺,总产 2.63万吨,比增 65.1%,全区蘑菇生产销售开始回升。1987年,福安县15个基层社建立食用菌菌种站,负责菌种生产、原材料供应、技术指导,并建立62个收购点,22个代购点,方便群众投售。1989年全区种植量升至7215万平方尺,蘑菇产量升到3.06万吨。1992年,全区栽培蘑菇面积为5397.34万平方米,总产2.63万吨,总产值1亿元,蘑菇罐头产品出口1.45万吨。第三节 白木耳1965年,组织福安农校等单位到三明真菌研究所学习后开始白木耳瓶栽试验,进而用段木进行人工栽培实验。1971年,福安、寿宁、古田、屏南等地推广段木人工接种栽培,年末全区收购干品32.15吨。1982年,白木耳木屑瓶栽改为塑料袋栽培,成本下降,产量激增,主产区的古田县兴起种植白木耳热,到1987年全区种植4500万袋,产白木耳2202吨,产值5400万元。1988年,由于香菇的发展,加上生产白木耳主要原料棉子壳价格上涨,部分菇农转向生产香菇。白木耳种植数量下降。1992年,全区种植白木耳6000万袋,总产2295吨,总产值4000万元。主产区的古田占 98%。第四节 草菇草菇生产历史悠久,宁德金涵乡的米筛坪等自然村在清代即以人工堆积稻秆辅以米泔水搅拌人粪发酵等方法零星栽培草菇。1963年,古田、屏南、宁德等县的供销部门派员学习闽侯县南通公社草菇生产经验后,扶持农民发展草菇生产。古田县在吉巷、大桥试种,屏南县在甘棠、棠口等地试种,宁德县在霍童试种。1975年,古田供销社收购干草菇50吨。1979年,主要产区的古田和屏南两县,年收购量在80吨以上。其中,古田县的吉巷生产草菇占全县的一半,并以质量上乘而闻名全国。1980年,屏南产干草菇20.4吨,产值15.33万元,主产区的甘棠乡占全县的 80%以上。草菇由外贸公司主营,供销部门收购,供出口创汇。1989年全区草菇产量300吨。1992年,草菇产量上升至304吨。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