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张树庭:小蘑菇里有“情结”


    【发布日期】:2013-09-24  【来源】:商报网  【作者】:白舒婕
    【核心提示】:作为澳籍华人,多年来,张树庭热心于中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1978年以来每年都在国内进行3~4次讲学和访问交流,在国际上考证并确定了中国草菇、香菇发源地的历史,推动了中国食药用菌的发展。
    20130911xncsb2011A0710bXNCSB2011A0710BC_4

    20130911xncsb2011A0710bXNCSB2011A0710BC_3

      张树庭,国际著名蕈菌学家,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药用菌大会上,被组委会尊为“国际药用菌之父”。
      作为澳籍华人,多年来,张树庭热心于中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1978年以来每年都在国内进行3~4次讲学和访问交流,在国际上考证并确定了中国草菇、香菇发源地的历史,推动了中国食药用菌的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国际蘑菇组织的会议推荐到中国来举办,加大了中国与世界菌业界的交流力度,扩大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情系蘑菇结缘半世纪
      出生于1930年的张树庭,从事蕈菌行业已经整整50个年头了,作为蕈菌行业的“拓荒者”,他始终热爱并扎深于此。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蕈菌领域呢?当记者问起时,他讲述了自己与蘑菇半个世纪的情缘。
      1961年,张树庭从美国哈佛大学念完遗传学受聘来到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任职系主任,在一次宴会中,看到桌上放了一盆草菇,灵机一触,回家后翻查文献,发现除了一两篇文章外,整个领域都是空白的,发展空间很大。
      世界上有很多农业垃圾,如果不好好利用,就会变成污染的来源。而食用菌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还有益于农业发展,可以化废为宝。这种循环经济被称为“生物转化”,是指把原本商品价值很低的原料进行生物发酵变成第二产品,使得商品价值得到了提高。农业废物转化为食用菌,而食用菌再提取变成营养补品,就意味着进行了再一次的生物转化。
      正是基于食用菌具有造福人类的作用,张树庭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踏上了研究蕈菌的道路。他最早研究的是草菇,由此延伸,又涉及了冬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这一做就做了50年。
      1995年,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之后,张树庭受联合国邀请,赴非洲考察指导食用菌种植时,发现非洲的妇女地位很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而他们的农业副产品和垃圾都没有好好利用起来,食用菌种植门槛不高,可以使当地妇女增收。“蕈菌产业的发展对全球的食物营养、健康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再生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都会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能为妇女和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特别是可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提供就业和增收途径。”这是张树庭一直呼吁蕈菌产业发展的出发点。
     
      心系中国为香菇正名
      虽为澳籍华人,张树庭的家乡在山西原平,他12岁时离开家乡,出去这么多年,却一直心系祖国,为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张树庭本身是农民出身,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对农村、农民有很深的感情,研究蕈菌的目的就是为了农民增收。在张树庭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很多农业副产品没有好好利用起来,这也是他立志于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根本出发点。
      张树庭所做的贡献之一,就是为中国香菇“正名”。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写下《惊蕈录》一书,开创了日本香菇铊目法技术立论之先河。多年来,学术界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香菇的地方。张树庭对此非常怀疑,经过考察研究,他认为中国浙江庆元才是世界香菇的发源地,生产早于日本500年,而佐藤成裕是从《广东通志》中摘取关于香菇生产的方法加以发挥。
      1984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食用菌学术会议上,张树庭针对日本,展开了香菇发源地之学术争端,并且初试得胜。1989年,张树庭在庆元奉祀吴三公的西洋殿,亲笔书写“香菇之源”的题词。
      张树庭先后6次赴庆元考察指导,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该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召开国际会议的县级行政单位,让全世界认识了庆元,打开了国际贸易的窗口,使庆元成为了全国香菇生产批发的集散地,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如果去看看他们今天过的生活,回想他们过去过着的生活,联想他们将来拥有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香菇。”这是张树庭见证庆元经济发展变化后由衷的感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树庭以自己在蕈菌业上的丰富学识和研究成果,帮助中国打蘑菇翻身仗。二次发酵技术——张树庭仅凭这一项,便让中国蘑菇在单位面积产量上大大提高。以广东、福建和浙江为主,掀起栽培蘑菇高潮。蘑菇出口数量激增,为当年我国外贸创汇立下汗马功劳,张树庭并受聘国家轻工业部顾问。
      张树庭说自己始终有一种“中国情结”,希望不断地发展中国食用菌事业,让更多人成为食用菌的受益者。
     
      标准缺失呼吁质量为先
      食药用菌作为潜在的人类食品和医药产品开发的重要来源,前景广阔。一次,张树庭在飞机上突发灵感,作了一首打油诗来概括食用菌的特点: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
      由此得出灵感,他与《国际药用菌》杂志主编SolomonP.Wasser教授一起发表了一篇名为《食药用菌保健金字塔模型对增进人类福祉的作用》的论文,提出食用菌作为食品、膳食补充品和药品的蕈菌利用的金字塔模型。这种模型完全符合中国的一句古话:“药食同源”。蕈菌的营养价值、膳食补充品与药用属性早已得到了认可,并得到广泛运用。
      当前市场上药用蕈菌膳食补充剂产品的类型非常多样,但是目前药用菌的膳食补充品领域的标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包括对膳食补充品生物活性功效的认识不足等,还没有生产和测试药用菌产品的国际公认的标准和规程。
      任何一个产品想要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必须保证生产质量。因此,张树庭对食药用菌产业标准的缺乏感到很担忧。食药用菌膳食补充品的主要问题是其广泛的变化性,缺少生产标准及关系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检测规程。目前很多商业化的蕈菌产品还没有标示活性成分。
      此外,目前市场上掺假的药用菌产品非常普遍,如不同的灵芝种冒充灵芝,韧革菌冒充栓菌,不同的虫草种冒充冬虫夏草。β-葡聚糖市场这一情况也很严重,市场上90%~95%的β-葡聚糖被认为是冒牌和掺假。假冒伪劣产品会导致许多负面影响,对人体伤害极大。
      张树庭坦言,标准的制定是很困难,西医里的药品比较好制定标准,是因为它由一个单一的化学成本或物质组成,而蕈菌制定标准的难点在于,它不是单一成分,非常复杂,就像大型演奏会一样,由各种各样的乐器共同完成。
      张树庭在考虑,是否可以提取主干或核心成为或元素作为标准。以灵芝为例,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但主要成分由多糖多肽和三萜类两大部分组成,而其他成分起到辅助作用。这些辅助成分先不管,先考虑主要成分,就像遗传学里所说的简单化。
      张树庭一直强调,在注重产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质量,必须进行透彻分析研究、提高品质、规范管理,才能增加和维持消费者的信任。他希望现有的和未来的法规与标准,能够继续为质量稳定的药用蕈菌产品的市场供应提供保障,希望研发最好、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以获得稳定、安全的蕈菌产品。
     
      ●记者手记●
      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张树庭,身体健康依旧,走路、说话都非常利索,在与记者交谈的近两个小时中,这位说话还带着点山西口音的老人和蔼亲切,侃侃而谈,条理清晰。他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个菜地,平时经常和妻子一起种菜、除草,一天能推着除草机走两三个小时。“我就是吃蘑菇的成功案例。”他半开玩笑地笑着说。
      迄今为止,张树庭一共去过74个国家研究并指导食用菌技术,在他长达50年的研究中,始终心系着三个情结:“蘑菇情结”、“中国情结”、“农村情结”。正是受此影响,他一直热衷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鉴于他在国内食用菌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上海“白玉兰奖”与浙江“西湖友谊奖”,并在2009年建国60华诞之际,荣获我国颁发给外国专家的至高荣誉——国家“友谊奖”。即便到了今天,张树庭也依然坚持奋斗在蕈菌领域的第一线。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蕈菌产业的今天。
     
    关键词: 张树庭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