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胶州新农人把蘑菇卖到15个国家,新西兰80%的蘑菇都产自他手


    【发布日期】:2025-07-07  【来源】:半岛全媒体  【作者】:记者 陈亚梅
    【核心提示】:本文讲述了“85后”青年匡永帅如何将山东胶州的蘑菇产业从传统种植模式发展为国际化企业的创业故事。匡永帅从抗拒“农民”身份到接过父亲的蘑菇种植事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将“胶州蘑菇”推向国际市场,出口到韩国、日本、新西兰等15个国家,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他不仅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还探索出“乡村致富经理人”模式,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在山东胶州的一片农田里,一颗颗不起眼的蘑菇正悄然改变着五六十户农民的生活。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位“85后”青年——匡永帅。从抗拒“农民”身份到带领胶州蘑菇走向世界,他用14年时间,将一个小型合作社发展为年产值超1500万元的国际化企业,让“胶州蘑菇”成为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餐桌常客。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农民的创业史,更是一曲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从“抗拒”种蘑菇到“接班”

    1987年出生的匡永帅,从小在蘑菇棚里长大。父亲是胶州市当地知名的蘑菇种植户,但他一度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充满抵触。“我大学学的是机电工程,当时觉得种蘑菇没前途,甚至不好意思告诉同学家里经营何种生意。”青岛康丽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任副理事长匡永帅回忆道。

    7月1日,记者在胶州市与高密市交界的一家生产菌棒的公司见到了匡永帅。他身高一米九左右,戴着眼镜,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他正在菌种中心查看菌种的情况,谈起菌棒他如数家珍。

    匡永帅拿起一个蜜环菌棒,它如八宝粥的颜色,还有一块块白色的菌团,他说,“不知道的人看到菌棒的颜色,会以为它坏掉了,其实这个菌棒的形态就如此,它是天麻的载体,种植天麻需要蜜环菌的配合。”

    来到检验菌棒出菇率的房间,货架上的菌棒长出形态各异的蘑菇,有我们常见的平菇,还有白色的平菇,如菜花般的蘑菇……匡永帅熟练地介绍着每种蘑菇。

    别看如今匡永帅对菌棒的了如指掌,之前他也是门外汉。2015年,家庭突然遇到变故,留给匡永帅的是50多亩蘑菇基地和一群依赖合作社的农户。“账上只剩13万,妹妹还在上学,我还是个玩心很重的小孩,对菌棒的生产等环节根本不了解。”面对压力,这个“耍孩子”一夜长大。他硬着头皮接手家业,却发现留下的不仅是产业,还有更棘手的难题:合作社50多户社员各自为战,蘑菇品质参差不齐,价格被经销商压到谷底。

    “种得好不如卖得好。”匡永帅决定用销售打破困局。他跑遍山东的蘑菇种植户,用订单换产能,统一技术标准。两年内,社员年均收入从5万元跃升至20万元。出租车司机宋法明夫妻靠6个大棚年入30万的故事,成了当地津津乐道的致富样板。

    菌棒“破壁”韩国市场,蘑菇卖到70元一斤

    2015年,一次与韩国朋友的闲聊点燃了匡永帅的野心。“韩国超市的平菇卖60元一斤,是国内价格的10倍!”他立刻飞往首尔考察,却在首尔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可乐洞市场遭遇当头一棒:中国蘑菇因运输损耗大,价格虽高却竞争不过本地货。

    “既然蘑菇难运,那就运菌棒!”他算了一笔账:菌棒耐储存,运输成本低,且在韩国现种现卖能溢价30%。说干就干,他带着翻译软件独闯京畿道,坐着公交沿途寻找农场,靠比划和手机翻译谈合作。一年半后,35亩韩国基地建成,菌棒下地进棚上架7天即可采收,售价高达70元/斤。

    “最难忘的是睡日本地铁站的日子。”匡永帅提起早期开拓市场的艰辛。2015年,他带着13万存款赴日本找客户,为省住宿费夜宿车站,用3G信号搜索地址翻译,最终拿下三家客户,半年出口10个集装箱,净赚20多万。日本客户破产后主动赔付32万元的故事,更让他坚定了“诚信是国际通行证”的信念。

    出口15个国家,年销菌棒800万-1000万根

    新西兰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堪称苛刻,匡永帅却将其视为“试金石”。从品种筛选到培养环境,他严格对标当地标准,最终拿下80%的市场份额。“我们的金针菇占新西兰进口量的绝大部分。”他自豪地说。

    在澳大利亚,他引进耐高温的“澳大利亚白平菇”品种;在卡塔尔,借“一带一路”东风快速扩张;面对东南亚市场,他灵活调整策略:“热的地方种蘑菇成本高,我们就专供菌棒。”如今,合作社产品出口15个国家,年销菌棒800万-1000万根,年产值超1500万元,社员年均增收3万元-5万元。

    “农民最朴实,能挣钱就是凝聚力。”匡永帅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国内统一技术、海外本地化种植。社员李大姐笑着说:“以前种蘑菇怕卖不掉,现在匡总连定金都预付70%,我们只管把活儿干漂亮!”

    作为胶州市人大代表,他呼吁“农业赚钱不能靠补贴”,并探索“乡村致富经理人”模式,吸引年轻人返乡。从胶州农田到国际餐桌,匡永帅用一棵蘑菇撬动了产业链的全球变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