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庆元:赴食用菌(香菇)主产区学习考察报告


    【发布日期】:2010-10-06  【来源】:庆元县食用菌(香菇)主产区考察课题组
    找差距 谋创新 促提升 加快“食用菌强县”发展步伐

        为进一步加强与食用菌主产区的沟通合作,拓宽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推进我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8月 23日—30日,县委书记陈景飞带领组织部长周和平,副县长吴传根及县府办、农业、林业、食用菌管理、旅游等部门负责人,赴湖北随县、河南西峡县等食用菌(香菇)主产区考察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随县三里岗镇裕国菇业公司、香菇交易市场;西峡县的香菇城、丁河、五里桥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等,详细了解当地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经营、产品深加工、出品创汇、市场营销、资源利用等情况。

        一、随县、西峡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在“南菇北移”的大气候作用下,中原和北方的香菇生产,已是遍地开花。随县和西峡是中原香菇主产区的代表,生产的香菇具有量大、菇厚、花菇率高等特点。

        (一)湖北随县产区:随县位于鄂西北,淮河源头南麓,总面积 5673平方公里,辖 19个乡镇 391个村,总人口约 98万人。该县从 1970年开始椴木香菇生产,1996年引进庆元春栽模式和泌阳的秋栽模式开始推广香菇代料栽培,经过 30多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每年生产香菇、木耳及其他珍稀菌 1.75亿袋,年产香菇、木耳等 5万多吨,是“中国花菇之乡”、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国家“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干香菇年出口创汇 1.5亿美元,居湖北省第一,成为湖北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二)河南西峡产区: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总面积 3454平方公里,辖 3个街道 16乡镇,总人口约 42万。目前,全县香菇种植规模在 8000万袋左右,年干香菇产量在 1.2万吨以上,实现产值 6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2.3%来自香菇产业,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 3万户,占全县农户的 1/3,香菇成为西峡县强县富民的特色支柱产业。该县被国家农业部等部委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先后被全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西峡香菇”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随县、西峡虽属不同省份,但气候特征、香菇栽培方法和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特点极为相似。一是气候条件适宜。中原地区香菇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生产花菇和厚菇的优越条件。二是交通便利。随县和西峡都连接四通八达的铁路、国道、高速路等交通网,具有流通领域的优越条件。在随县,312、316国道,汉丹、西宁铁路,汉十、随岳高速穿境而过;西峡县,G312线、G311线、G209线等三条国道和 S311、S335、S243三条省道及宁西铁路和宁西高速公路都过西峡,交通极为便利。三是生产技术比较成熟。中原地区食用菌生产虽然起步比南方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均研发出适宜当地发展的一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且技术均比较成熟。四是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近年来,西峡共投入 20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工厂化香菇基地 50处、700多亩,建高标准水泥大棚 6500多个,进入基地的农户 3000余户。通过“三改四化”(“三改”即:改木质棚架为水泥棚架、改土路为硬化道路、改脏乱差环境为干净卫生环境;“四化”即: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并向“三园化”(科普园、种植园、观光园)方向发展。五是以主产乡镇为依托建设市场。西峡的丁河、重阳、米坪等镇建小型的食用菌卫星市场,在双龙镇建成了全国第二的香菇市场;随县三里岗、草店、殷店、万和等镇都建不同规模的香菇市场。生产者直接面对市场,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菇农的收益。且在市场周围形成香菇加工厂集聚地。六是精深加工稳步发展。两地政府都深刻地认识到产业发展的前景在深加工,因此不遗余力地促进香菇向精深加工发展。西峡县建设香菇城,拉动了市场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香菇城征地 300亩,建设香菇城生产加工园区,年加工各类食用菌鲜品 2.5万吨。现已开建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定点香菇检测中心,10余家企业准备入园。随县发展食用菌加工企业600多家,形成了三里岗、殷店、草店三大食用菌加工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由上海华河工贸有限公司、湖北银兆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成三友公司,2009年,公司加工干香菇产量 4000多吨,木耳 2000多吨,产值达 4.77亿人民币,出口创汇6965万美元,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随州食用菌生产出口的龙头企业。

        二、考察启示

        通过对随县、西峡的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很值得从他山之石中领悟真知、获取教益。

        1、领导重视,推动了产业发展。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随县和西峡的县、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特色支柱产业,纳入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以“一号工程”“一票否决”的力度加快发展,列入农副产业的首位,力度大、发展快,常抓不懈。一是组织成立了强有力的管理、科研及技术服务机构,协调、支持与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如西峡县,建立正科级的食用菌办公室,乡镇配有专管员,将人员与经费挂钩,列入目标考核。随县,在林业局专门成立了直属食用菌管理站,设专职人员 13人。二是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先后出台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食用菌生产专项经费,制定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三是部门合力支持,特别是在出口退税方面,国税部门专门协调省、市国税局,争取指标,及时为食用菌出口进行退税,保护了加工销售企业的利益,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2、保护生态,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香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木屑,发展香菇产业肯定要消耗木材,各地发展香菇产业都面临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西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面禁伐、稳定规模、菌材外调、持续发展”的外向化战略,决定全面禁伐天然林,实施菌材外购计划,政府统一组织到东北三省和湖北、湖南、山西等地进行资源考察和接洽,与东北大型林场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每年购进菌材 8万吨以上,既保住了西峡的香菇产业,又实现了全县生态植被的有效修复,使西峡由最初的“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转向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进而又转向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县也将外向化作为保障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鼓励菌材外调,减少对本地资源的依赖,同时依托大市场交易、大批量出口,通过强大的香菇经销队伍到全国各地购销香菇,“买全国、卖世界”,确保产业发展需要。我县今年木屑价格高达每吨 800元,已与煤炭相当,“菌材外调”值得我们借鉴。

        3、建立市场,拉动了产业发展。两县都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相继建成大中型香菇专业市场。如西峡的双龙市场、丁桥市场和随州的三里岗市场、殷店市场等。其中双龙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香菇专业市场,500多家购销门店,最高年份交易额达到 10亿多元,吸引了豫、陕、鄂等生产地产品,云集了国内外客商在这里收购出口香菇。我县的“大山、江源、康元”等公司均在该市场设有分支收购公司。香菇专业市场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加工、饮食、娱乐等特色经济和二、三产业的迅速膨胀发展。

        4、集聚集约,改变了生产方式。食用菌产业作为一个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生产规模和产量的迅速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极不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分依赖于数量增长,忽视质量和附加值提高造成的。现在大家都意识到需要改进生产模式,在生产环节,通过建设高标准工厂化香菇基地,吸引菇农入基地生产,按统一技术规程生产,遂步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西峡县建基地 60余个,进入基地的农户 3000余户,占全县菇农的 30%。在加工环节,建设食用菌加工专业园,引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和附加值提高方向转变。

        5、精深加工,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食用菌不仅仅是作为餐桌上蔬菜的一种,其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也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同。因此,精深加工,开发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休闲等高附加值产品是产业发展不断前进的支撑和动力。西峡县政府推动宛西制药进入食用菌加工产业,成立了宛药香菇酱生产厂,在食用菌美食方面也独具特色,开发了“中原第一汤”等菜品;随县的现代农业公司正与港台客商洽谈,拟在随县建立香菇脚提取加工项目。通过推动精深加工,进一步激化了食用菌产业的生命力。

    三、对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深化认识,坚定信心走庆元特色的发展之路。食用菌产业是我县一项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惠民产业、绿色朝阳产业和科技密集型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庆元香菇”业已成为庆元的文化符号、形象体现,食用菌在今后仍然是庆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这次考察,深感到各地对庆元在香菇产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高度评价庆元食用菌产业,认为“庆元是食用菌界从业者的圣地,中国不能没有食用菌,食用菌不能没有庆元”。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认识,坚定信心,走具有庆元特色的发展之路,把我县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努力实现从“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的跨越。

        (二)查找差距,努力突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县有 800多年的香菇栽培历史,在历史地位、香菇文化、科研水平、加工能力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从考察情况看,随县、西峡等食用菌主产区虽发展历史不长,但后发优势突出、发展后劲十足,从而也暴露出我县在产业集聚、生产方式改变、科技研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着力突破这些薄弱环节。

        1、加快产业加工园区谋划,推进产业集聚集约。我县食用菌产业的一二三产规模已达到 10多亿元,从事食用菌加工销售企业有 70余家,但还没有一个食用菌加工的专业园区。目前尽管有大山合菇业、百兴食品等 7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但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因此,要加快食用菌加工园区的谋划和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为产业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争取明年能有 20家食用菌企业能进入园区,并提升园区建设标准,努力把专业生产园建成一流的“科普园、种植园、观光园”。

        2、切实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我县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实施香菇标准化生产。2005年开始实施香菇生产“114”计划,已建设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 33个,其中有 26个是商检局备案基地,基地建设走在其它市、县前列。但与整个生产规模相比,基地生产占比不高,且基地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度不够。因此,根据我县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生产方式的转变。东部乡镇在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目的。西部乡镇逐步实行“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生产。结合“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精品园区”建设要求,规划良种场片区、东瓜源片区、赤坑洋片区、石坝片区、中济片区生产布局。以建设规范合作社为契机,引导更多的工商资本进入,加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与基地联系,降低菇农市场风险,增加菇农收益。

        3、着力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不仅包括品种选育、野生菌驯化、栽培技术,还包含深加工技术、美食开发等。我县虽然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研发上取得一定成果,但在食用菌深加工、美食开发等方面研究的力度还很不够。接下去,抓住成立浙江菇源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省食用菌创新服务平台的契机,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在食用菌的功能食品、休闲食品以及高、深、精产品研发上有所突被。同时,挖掘民间餐饮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我县特色的“中国第一汤”、“百菌宴”等菜系和“菇席宴”文化。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两个突破”。目前,我县食用菌产品比重从粗至精依次递减,虽有药用品、休闲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加工企业,但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的产业模式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变,精加工企业仅有方格、康元、绿园、大山等少数几家,所消化的原料产品所占比例不高,对整个产业的带动作用还不强。因此,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食用菌类产业化项目谋划、包装,建立完善食用菌产业化项目库;另一方面,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两个突破,即引进台商 1-2家,突破我县食用菌加工没有台商的现状;引进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生产高端食用菌药品,突破我县长期以来缺乏竞争、固步自封的生产格局。同时,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巩固和扩大产业成果,促进产品上档升级。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人才兴业”。人才一直是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软肋,外面高端人才引不进,县内人才往外走。要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等办法,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食用菌人才队伍。制定政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在职称评聘、项目资金保障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尽最大可能用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环境吸引人。要整合资源,以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院、食用菌创新服务平台、食用菌检测中心为基础,建立功能齐全的食用菌科研中心,同时,通过“借脑”促发展,建立李玉院士工作室,吸引院士研究团队在我地开展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服务。

        (四)加快食用菌类项目实施,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重点欠发达县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项目谋划、建设、实施水平,加快推进香菇博物馆迁建、香菇市场、浙江省食用菌创新服务平台、食用菌加工园区、赤坑洋食用菌生产专业园、食用菌美食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项目库和对外招商项目库,积极谋划一批涵盖一二三产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并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五)进一步强化主管机构职能,着力提升产业整体谋划水平。今年,我县整合食用菌办公室、科研中心的力量,组建浙江省首个食用菌管理局,把食用菌产业的科研、生产、流通和对内对外合作交流等管理和服务职能归口,从体制和机制上理顺食用菌产业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增强食用菌管理局产业管理和谋划能力,凡涉及食用菌产业的都要统筹管理,不仅在一产,而且在二产、三产,从食用菌的菌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到食用菌深加工、美食、旅游开发等都要系统谋划、整合、协调,切实改变重一产轻二产、三产的发展格局。

        (六)坚定不移地实施食用菌产业十大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今年,庆元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庆委[2010]20号)文件,提出了“集聚集约、控量提质、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发展目标,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大创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纲领。要对照转型升级工作任务分解表内容,加快实施步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努力实现“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的跨越,引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

        (七)围绕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形成工作合力。按照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大创新”和“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梳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服务,形成合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要做好外出菇民服务工作,在县食用菌协会基础上成立异地开发办,筹措专项经费,保护菇农在异地开发过程中的正当权益,协调菇农与当地政府关系,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建立外出菇农档案,为菇农提供食用菌知识更新,办理技术等级证书,免费提供和发布各类供求信息等。

        作者:庆元县食用菌(香菇)主产区考察课题组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