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蕈菌文化 » 正文

    罗信昌:重温历史 放飞梦想


    【发布日期】:2015-04-17  【来源】:易菇网  【作者】:罗信昌
        “菇神”访园
      杨新美教授于1941年就开始了食用菌研究,在贵州湄潭进行生产实地调查和走访耳农中就发现银耳的伴生菌称“香灰”。1954年对银耳与香灰菌的伴生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认定它们之间在营养上有密切关系,并撰文“中国的银耳”在生物学通报上公开发表(见生物学通报(12)二15-17),上世纪60年-70年代杨新美教授一直坚持银耳、木耳的孢子人工接种段木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并在湖北保康、房县推广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尊敬,菇农称他为“菇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向改革开放进军的号角,极大地调动了科学家们的积极性,随即杨新美教授指派参团出国访问,访问期间,杨新美教授从日本友人手中接交赠送的香菇菌种共30余株。回国后,杨教授立即调查选点对引进的香菇菌种进行驯化栽培试验,结合试点示范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1985年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杨教授亲自下到当时的三里岗公社,杨家棚大队,美满村、木瓜园林场实地调查研究,登上山顶发现木瓜园地势独物,用看风水先生的话说则是:前有冲,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冲里长着一片茂密林木形成林海,并有一条小溪盘绕而过,真是培育香菇的圣地。通过细致走访和实地考察,当即决定30余株香菇菌种驯化栽培及科技示范点定在木瓜园,这是众望所归,是三里岗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消息传开,三里岗的干部和群众莫不欢心鼓舞!农民说:“菇神”进村,幸福临门!
      点燃星星之火
        1980年冬杨新美团队带技术、带资金、带菌种(“三带”)从段木打孔接种到管理采菇亲自动手,亲自试验,做示范并培训科技骨干,接种后第二年终于盼到出香菇了,大家心里都非常激动,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回报。树筒子里长出了香菇!消息传开,附近及周边群众前来看香菇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段木种出来香菇,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种香菇的积极性,于是前来学种菇技术的人你来我往,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室老师和研究生不仅热情接待和耐心讲解,而且审时度势举办了菌种分离,母种、原种、生产种制作,香菇段木栽培管理,采菇和成品加工等各类型各层次的培训班。采取现场培训,边讲边示范,一些有文化、聪明的农民学懂了就回家干,成功了就有钱赚,邻里的农民也跟着学,照着他那样干,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点燃了种菇的星星之火,这把火是科技之火,致富之火影响深远,至今人人仍记忆犹新。种菇的星星之火是科技人员、农民共同亲手点燃,当然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
      沧桑巨变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千百来年,三里岗木瓜园勤劳朴实的老百姓,祖祖辈辈一直靠着山,过着节衣缩食,居住简陋,起早贪黑,勤扒苦做的艰苦生活。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种菇的星星火燎燃后,农民掌握了香菇生产技术,就摧生出香菇产业如火如茶的发展,如菌种厂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企业和公司竞相成立,交易市场日新月异,加工品种推陈出新,产业发展带来了镇、乡的新变化。如今的三里岗今非惜比,旧貌换新颜,在我们重游木瓜园故地的路途中,最夺我们眼球是菇棚布山坡,香菇堆满萝,摩托穿梭过,新房一座座。三里岗木瓜园农民永远告别了靠山卖柴,砍树烧炭的日子。三里岗镇也变成小汉口,商店、超市和酒楼,娱乐广场样样有,车跑刷黑路,旧房拆迁竖高楼,三里岗镇和山村的沧桑巨变令人惊叹,有目共睹。
      2004年,随县三里岗镇80%的农户投入香菇生产,年生产干香菇4000万吨,产值2亿元,出口创汇6700多万美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香菇之乡”。小小的蘑菇完全改变了三里岗人民的命运,使他们摒弃了惜日的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关键词: 木瓜园 食用菌 香菇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