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生理生化 » 正文

    有机蘑菇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15-06-23  【来源】:中国有机农业网
    【核心提示】:  有机蘑菇是食用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黑伞科蘑菇的子实菌盖及菌柄,通常与平菇、草菇、和香菇一起并称为对人体有益
      有机蘑菇食用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黑伞科蘑菇的子实菌盖及菌柄,通常与平菇、草菇、和香菇一起并称为对人体有益的常用“四大食用菌”。蘑菇以菌直径2~4厘米,尚未开伞,菌柄短粗,长约2~4厘米,横径1.5~2厘米时,肉厚脆嫩,香味浓郁,品质最佳。人工栽培最多,其肉质肥嫩、鲜美可口。属于可食性真菌。
      一、菇房设置
      1、菇房建设
      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2、床架排列
      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45厘米为好,每隔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帽。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
      2、培养料的碳氮比(C/N)。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1,发酵后C/N为17:1。
      3、培养料配方(以110m2栽培面积计标):
      (1)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N为32:1。
      (2)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1。
      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
      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4、5:5、4:6。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2)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麦)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齐,不浇水,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薄牛粪,以盖没稻草为好,然后再铺一层稻草上面再撒牛粪;如此类推,大约铺10~12层。下面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起越往上铺,浇水越多,菜饼和尿素在建堆时逐层加入。堆好后,四边要整齐、垂直,顶部要堆成龟背形。堆好后要用草片或农膜覆盖,以防日晒雨淋。另外,建堆后,以料底部有水流出为度。
      ①常规发酵(一次性发酵),粪草堆发酵后,必须经常翻堆,以调节堆料的含水量,散发有害气体,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使培养料养分加快分解转化,同时,通过堆温杀死杂苗和一些虫害。第一次翻堆在建堆5~6天进行,主要是将上与下,内与外的料充分调换位置,使发酵一致,或热均匀。翻堆时分层浇水,使料内水分达到手捏有水滴滴下为度。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4~5天,当堆温达到75℃左右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三次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此时料内含水量应在70%左右,加入石膏粉可以使料PH值为7.5~8。第四次在第三次后3~4天进行,第五次在第四次后3天左右翻堆5次后,2~3天使可进菇房。整个过程中,翻堆间隔期一般为6、5、4、3天。
      发酵好的堆养料标准为:深咖啡色,无臭味、无氨气,生热适中,料草均匀,有一定的松紧度和香气。
      ②二次发酵,此法是近十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技术,整个过程分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
      室外前发酵:方法与常规发酵相同,只是堆期较常规发酵外10天左右,翻堆3次,当料温达70~75℃时,进房进行室内后发酵。
      室内后发酵: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培养料进房前,要先在料堆四周表面喷0.4%敌敌畏治虫,喷0.4%的甲醛灭苗,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闷3~5小时后进房。
      a、升温阶段,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趁热进房,堆放在中、上层床架上,底层不放。随即关闭门窗,先让温度自行升温至45℃以上,再升加温。升温可用煤炉、电炉,也可室外明火升温。加温使菇房温度升至62℃,维持4~6小时。
      b、保温阶段,这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将料温降至52℃,保持3~4天。
      c、降温阶段,待料温降至45~50℃左右时,保持12小时,当温度降至45℃以下时,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完成。
      三、翻格、播种
      1、翻格。培养料进房完成发酵后,开窗通风,然后进行翻格。翻松料层使粪草混合均匀,料层松紧一致,拣除杂质、粪块,平整床面,稍加拍紧,然后打扫地面,准备播种。
      2、播种。当料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检查料内有无氨气,料的含水量否合格(65~68%)。如有氨气,要重新补翻一次,散发氨气,如料的含水量不足,可用石灰水调节;过湿,可以加大通风。播种的方法有穴播、条播、散播、混播等。播种量因苗种类型和苗种培养不同而不同。
      四、播种后的管理
      正常情况下,播后1~2天就能萌发出绒毛状菇丝,3天就开始“吃料”。播种后3天后,随着菇丝的生长,应加大菇房通风量。播后7~10天,菇丝一般长满料面。菇丝吃料后,生长不快,有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等原因造成的,可以从床架反面“戳洞”。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也可用镊子插入菇种旁的料中,撬松料,降低温度。一般20天左右菇丝到底,就可覆土。
      五、覆土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从单丝体生长向子实体生长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推行的主要方法是“河泥砻糠一次性覆土”。具体做法是每100平方米需备含水量45%的粥状河泥700~750千克砻糠75千克,砻糠要新鲜,在使用前曝晒2天,在PH值为10的石灰中浸泡24小时,捞出用0.5%的敌敌畏杀虫。然后将砻糠和泥按1:10的比例拌和,使PH值为7.5。覆土厚度2厘米,上面用手刮干使厚度均匀。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适当通风。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