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育种驯化 » 正文

    “食用菌品种多相鉴定鉴别技术体系”项目通过鉴定


    【发布日期】:2004-08-31  【来源】:
    【核心提示】:由我所张金霞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食用菌品种多相鉴定鉴别技术体系”项目,2004年6月26日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来自中国农业

    由我所张金霞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食用菌品种多相鉴定鉴别技术体系”项目,2004年6月26日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农业部作物品种质检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微生物农业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中国农科院科技局的领导等,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审查了技术档案,一致认为,该研究设计方案合理,研究方法正确,试验数据翔实可靠,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对《种子法》的实施、提高食用菌育种水平、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成果首次提出了食用菌栽培品种多相鉴定鉴别并将技术系统化,将体细胞不亲和性(拮抗)、蛋白质(同工酶)、DNA指纹(RAPD、IGS、ISSR)多相技术综合应用到食用菌栽培品种的鉴定鉴别,形成了多相综合鉴定鉴别技术体系;阐明了侧耳属6个主要栽培种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同工酶、DNA指纹之间的相关性,从蛋白质和DNA水平证明了拮抗反应在侧耳属菌株鉴别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食用菌菌种管理提供了简捷有效的鉴定鉴别技术方法。同时,明确了我国栽培平菇的近缘种及其分类地位,澄清了误用名和同物异名;发现微卫星序列(ISSR)广泛存在于食用菌中,该研究用自行设计的引物进行了食用菌品种鉴定鉴别,证明ISSR是目前香菇栽培品种鉴定鉴别中分辨力最高、稳定性最好的DNA分子标记;在多相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食用菌栽培品种鉴别的“分辨力”概念,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使鉴定鉴别结果数字化,筛选出了香菇品种多相鉴定鉴别技术的最佳组合,对促进香菇出口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支撑;首次应用IGS2-RFLP对白灵菇和杏鲍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鉴定鉴别,提出了IGS2-RFLP图谱可以作为白灵菇和杏鲍菇栽培品种的“分子身份证”,具有极大应用价值,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灵菇优良品种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开展食用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微生物室)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