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水稻田上种植食用菌增效又增收


    【发布日期】:2013-10-07  【来源】:桐庐新闻网
    【核心提示】:稻菇轮作优质高效生产模式是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再在水稻田上种植食用菌,然后将出完菇的菌棒作为肥料还田种植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它不仅能够实现农业内部良性循环,而且具有投资省,节本省工、病虫害少、劳动强度较低、效益好、见效快、不影响粮食生产等优点。
     
      打孔放气、运输菌棒、下田排场……近日,在分水镇大路村的桐庐禄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劳作着,基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这块“菌类宝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堆放成“井字型”的菌棒,和想像中的菌类培养基地不同,这里显得干净清爽,连大多菌类培养基地特有的腐烂味都没有。“其实菌棒的储存,对周围环境要求特别高。”桐庐禄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商来建介绍道,合作社的员工在室内堆放菌棒时都会非常注重通风管理,而“井字型”的堆放模式正是符合这一点。不过,菌棒的培育除了通风之外,遮阴和降温也是至关重要。为此,合作社在向阳面堆放菌棒时会搭建遮阳网,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在高温天气下,员工们还会多时段进行洒水或是摆放水盆进行降温。“虽然今年高温天气不断,但是菌棒产生螨害、烧菌、闷菌的现象并不严重,整个基地的菌棒存活率达到了90%。”商来建看着这些准备排场下田的菌棒高兴地说。
      走出储藏菌棒的大棚,跟随商来建来到了田间。正巧,一辆装满了几百根菌棒的运输车驶入稻田。工人们忙从车上搬下菌棒,开始了下田排场工作。记者走进细细观察已经排场好的菌棒,发现有的已经冒出了小小的黑木耳,煞是可爱。“那边的菌棒9月2日就开始下田了,所以生长的比较快,不过这100多亩稻田的排场工作,预计还要到10月中旬才能完成,再过个五六十天,食用菌就陆续可以采摘了。”据商来建介绍,今年下田的菌棒中香菇有40万棒,黑木耳有100万棒,按照去年的亩产值4.5万元来计算,今年又将是个丰收的一年。
      站在稻田上,看着当初的闲田变成了赚钱的“钱田”,不甚感慨。不过,说起这其中的好处,商来建则是滔滔不绝。稻菇轮作优质高效生产模式是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再在水稻田上种植食用菌,然后将出完菇的菌棒作为肥料还田种植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它不仅能够实现农业内部良性循环,而且具有投资省,节本省工、病虫害少、劳动强度较低、效益好、见效快、不影响粮食粮食生产等优点。从拌料、装袋、接种、发菌到下田排场、采收结束,只需短短几个月,等食用菌采摘结束后,又正好接上水稻生产的时期,发展优势十分明显。而且合作社雇佣的采收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户中的闲置劳动力,“我们就是想让当地的村民也一起参与到种植食用菌的过程中,让大家一起创收。”商来建说。(原标题: 稻菇轮作 闲田成“钱田”)
     
    关键词: 食用菌 水稻田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