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银花之人——姚淑先


    【发布日期】:2019-01-17  【来源】:福建经报
    【核心提示】:85岁的姚淑先至今仍不时在深圳和福州的基地间穿梭,每当看到在古田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一朵朵盛开的“本草银耳”时,老人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微笑。
     图片1
      一
      姚淑先是宁德市古田县人,85岁的他已经和银耳结缘50余年,而且看样子,这缘分还未结束。
    银耳,对于宁德古田人来说,并不陌生。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7人从事食用菌的劳作。然而100多年前,银耳还是个娇气的食用菌,它的种植推广远不如现在普及。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银耳人工栽培始于1894年,在此之前,银耳多是野生,且产量稀少。物以稀为贵,那时的银耳只有贵族才享用得到,《御香飘渺,御膳房》中就曾记载过一位清宫侍女的原话:“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即使如此,也难以抵挡人们对美和健康的追求。银耳胶质细嫩、口感润滑,又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它的护肤养颜、开胃健脾等功效,令无数人向往。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如何让银耳“遍地开花”的办法,在探索中,古田县一群银耳种植能手找到了突破口,助古田一跃成为“银耳之乡”。
      其实,在中国有很多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古田相似,为何古田可以脱颖而出,成为银耳行业的一枝独秀?个中缘由,已难细述,不过能确定的是,银耳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是从1977年开始。这一年,古田青年姚淑先的瓶子里种出了一朵“银花”。
    图片2
      二
      1934年出生在宁德古田苍岩村一个小康之家的姚淑先,34岁前的生活和银耳并无多大交集。
      与同时代的年轻人生活轨迹相似,姚
    淑先在该上学的年龄上学,也在该结婚的时候结了婚。然而时代发展总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2岁时,因为“富农”的身份界定,阶层上升之路受阻,他被派去参加修建鹰厦铁路,直至1962年,才调到吉巷乡社办农场做文职工作。
      可年少热血的心,怎会安于此?就在这时,命运之神为姚淑先开了一扇窗。
      在当时的食用菌行业,“如何实现银耳人工栽培的高产”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食用菌专家的心口。尽管以杨新美、陈梅朋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在解放后就已发现了银耳伴生菌是与银耳增产密切相关的因子,人们也在此后相继研究出银耳生长理论,可出耳率却一直未见提高。此时已是农场秘书的姚淑先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爱琢磨的他也在寻思银耳增产的突破口。工作之余,他便开始收集银耳种植的一些信息资料和技术要点,慢慢地,他悟出了一些银耳种植的门道,培养基和菌种可能是关键。
      1968年,姚淑先决定试一试。便和一群志趣相同的农场青年,在吉巷乡沂洋村口的广堂殿中开始了银耳代料高产栽培的研究。也就是在这里,他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叩响了银耳世界的大门。
      三
      1977年的春天姗姗来迟,但山间的花朵依然开得灿烂,在这晚春中,姚淑先那塞满培养基的瓶子里也开了花。
      他发明的银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单产较原木栽培提高20倍,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使得中国的银耳产量实现了由百吨到近万吨的飞跃。
      荣誉纷至沓来,他原本沉寂的生活又热闹了起来。
      1982年11月,《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姚淑先无私贡献银耳种植技术的事迹后,15万封咨询信件像雪花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有的信封中甚至塞着现金,直接要求购买菌种。
      此时的姚淑先已受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提议,出任古田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为回复这些来信,他还特意从研究所中抽出 5 位技术骨干专职回复,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著了《瓶栽银耳技术》《银耳瓶栽技术问答》两本著作为读者答疑解惑。
      然而,这白色剔透的银耳花仿佛是上天派来考验人心成色的工具。慢慢地,因为利益驱使,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以次充好,甚至还用硫磺蒸熏的银耳产品。银耳慢慢偏离了之前研发的初衷,市场的态度也由之前的热衷变得迟疑。
      1993 年,响应国家号召下海经商的姚淑先,刚与日本最大的香菇供应商增田敏睛签订了一笔年供应 5000 吨香菇的订单。他经营的食用菌公司正值风生水起,然而他却郁郁寡欢。这一天,他与增田敏睛闲谈时,聊起国内的银耳市场,这位日本商人向一筹莫展的姚淑先建议:昔日的“银耳大王”为何不试试开拓高质量的银耳市场?
      这一想法点燃了姚淑先,他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图片3
      四
      2003年,本草银耳的蓝图开始构建。14年后,地处海拔800米高的古田旧镇村内,一个40亩的本草银耳基地勃勃生发。
      这里山朗气清,树木青葱,尤其水质和空气,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做为本草银耳的菇房,姚淑先很满意。
      与第一次主攻高产的代料栽培技术不同的是,这次姚淑先高质银耳的技术核心是“生物载体”。他与研发团队研究出的本草银耳,以滋补功效的中草药做为培养基,采用生物载体技术,使银耳菌丝能更好地吸收中草药的营养成分而形成银耳子实体;再采用滤气培养、内湿出耳技术,使得它的出胶率是普通银耳的2-3倍。这样产出的本草银耳,蒂头小、生长周期短、颜色洁白,与普通银耳相比,也更具药用和营养价值。
      2007年,本草银耳培养获得成功,申报专利和商标后,姚淑先与团队又培育出肾耳、燕耳、姚淑先银耳等8个品种系列的本草银耳。然而,对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姚淑先来说,他的本草银耳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他希望能找到更新的技术、更好的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热爱银耳的人……
      五
      每每回到家乡,姚淑先总爱点上一碗古田卤面,粗条鲜面下肚,那是家的味道。
      有时他也会想起,年少时的自己也曾是乒乓球馆、篮球馆等运动场馆的常客,岁月流逝,曾经的爱好也随之慢慢淡去,如今他把生活的重心给了银耳。
      85岁的姚淑先至今仍不时在深圳和福州的基地间穿梭,每当看到在古田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一朵朵盛开的“本草银耳”时,老人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微笑。
      如今,还有一事困扰着姚淑先。
      因为他还没找到能传承他的技术和经验的人,毕竟,姚淑先已是耄耋之年。
     
    关键词: 古田 姚淑先 银耳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