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关市曲江区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种植工厂内,一簇簇晶莹剔透的白玉菇从菌袋中探出“脑袋”,长势喜人。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生物”)董事长黄清华,穿梭于整齐的种植架间,正俯身观察着菌菇的生长情况。
立足韶关20载,星河生物不仅在当地率先开创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更牵头搭建起粤北首个直播电商供应链中心,带领中小农户增收致富。小小的菌菇蕴藏着大能量,黄清华期盼着,“韶关食用菌”能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朝着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阔步迈进。
从山间到云端:农业要抬头看市场
在清同治年间,《韶州府志》记载:“种菇,以旱稻秆堆积,清水浇之,随地而生,今乡人效种颇多。”粤北青山绿水间,生态环境良好、昼夜温差条件足,因此,韶关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香味浓郁、口感鲜美、品类众多,营养成分丰富,既是全球草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也是国内三大茶树菇生产基地之一。
作为粤北地区首家实现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民营企业,星河生物专注于高品质食用菌的研发生产,主打真姬菇、白玉菇与杏鲍菇等产品,同时训育优化有灰树花、金耳等十几个优良品种,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的健康选择。
“农业不能只低头种地,更要抬头看市场。”2022年底,依托“百千万工程”实施契机,以及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黄清华将目光投向了电商赛道,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开设账号“清华蘑菇”:“杏鲍菇紫甘蓝,夏日超级食谱,解腻又减负”“菌菇麻辣烫,在热辣中感受鲜美轰炸,好吃到直跺脚”……从山间地头、源头工厂,到餐桌灶台,为大众科普传播食用菌知识和安全健康的烹饪饮食。
2023年,黄清华还进军海外短视频平台Tik Tok,助推韶关食用菌“走出国门”。如今,账号全网粉丝超55万,网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蘑菇姐姐”。
“正是做电商的这些经历,我意识到了品牌打造的重要性。”黄清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推出“爱上蘑力”品牌,还将蘑菇与动漫展、音乐节相结合,促使农产品符合时代潮流和消费者需求。
从生产到供应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如何让小菌菇持续迸发大“蘑”力?这始终是黄清华在琢磨的问题,而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宽销售链条,正是她探索的方向。
近年来,星河生物大力发展以菌蔬类为主导、兼顾各类具有粤北特色原材料的预制菜产业,研发出菌菇饺、小菇酥、食用菌煲汤料等受市场欢迎的预制菜产品。2024年,公司成立韶关农业电商供应链基地,深度践行“联农带农”机制,将服务半径从企业内部扩展至整个区域产业带,为韶关本地食用菌及特色农产品提供专业化的筛选、分级、清洁、包装等初加工服务,严格把关产品品质,以标准化倒逼上游种植规范化,有效破解“小、散、弱”导致的品质不稳定难题。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提供差异化初加工方案(如鲜品分拣、烘干、冻干、即食预处理等),帮助农户和小型合作社实现产品增值,初步构建起“种得好”更要“卖得好”的产销通道。
“我们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联合电商达人深入一线,为食用菌、三华李、五指毛桃、芋头等韶关当地及周边省市等特色农产品带货,一个月可以卖到100万元。”黄清华透露,通过这一模式,仅2024年便助农增收超1000万元,实现“小屏幕连接大市场”。
记者了解到,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星河生物已形成可观规模:日产鲜菇百余吨,日产菌棒10万袋/棒,年产菌菇预制菜5000吨,并辐射带动周边食用菌生产基地34个,种植农户5000多户。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一群人的共富才是真正的成功。”黄清华不仅自己投身农业,更带动身边企业家成立“乡村振兴联盟”。此外,通过星河生物菌棒输出、技术共享、渠道共建等方式帮扶中小农户,如今,韶关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三十亿级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就业超1万人,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深耕行业26年,黄清华也立下了新的目标:“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食用菌的营养和美味价值。接下来,我们会朝着数字化、品牌化、国际化前进,让‘韶关食用菌’这一品牌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餐桌上的主流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