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草腐型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与草原真菌多样性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召开


    【发布日期】:2025-07-31
    【核心提示】:2025年7月26日,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的“草腐型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与草原真菌多样性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召开。会议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政府领导,围绕草腐型食用菌栽培技术与草原真菌多样性展开深入交流。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就相关主题作报告,内容涵盖基因组分析、物种多样性研究、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等。此次研讨会旨在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草原生态可持续利用,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5年7月26日,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的“草腐型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与草原真菌多样性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政府领导齐聚一堂,围绕草腐型食用菌栽培技术与草原真菌多样性展开深入交流,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草原生态可持续利用建言献策。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内蒙古食用菌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于传宗,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耿利军,喀喇沁旗科协主席张国军,喀喇沁旗林草局局长郎需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蔡为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敏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边银丙主持。

    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边银丙

    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耿利军在致辞中介绍了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果。他表示,喀喇沁旗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菌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林场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推动森林资源生态价值高效转化,带动农户增收。目前全旗林下林菌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建成自治区首个赤松茸基料发酵隧道8条,年发酵总量可达2000吨。喀喇沁赤松茸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3年,喀喇沁旗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林业经济联系点,成功创建赤峰市首家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径。希望与会专家为喀喇沁食用菌产业把脉问诊,在菌种培育、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价值提升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并表示将认真吸收转化,切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耿利军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内蒙古食用菌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于传宗表示,内蒙古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该地域气候条件下生产的食用菌优质高产,病虫害少,形成了东部呼伦贝尔黑木耳,赤峰的滑子菇,尤其是喀喇沁旗的羊肚菌与大球盖菇,西部的香菇等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优质产区。内蒙古现有70余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全区食用菌总产值年达70亿元,已成为承接国家食用菌产业“南菇北移”的重要基地。内蒙古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团队自2002年组建以来,累计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项目20余项,获批农业农村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是自治区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首席依托单位,认定食用菌新品种6个,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6项,颁布地方标准30余项,获授权专利26项,选育出4个草原白蘑新菌株。希望全国同行继续支持内蒙古,将更多的人才项目技术引入内蒙古,我们会联合国内外政产学研共同为自治区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作出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内蒙古食用菌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于传宗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在致辞中指出,草腐型食用菌近年来发展迅猛,李玉院士提出“木腐菌草腐化”理念,正是为了破解木材原料受限的瓶颈:并非完全取代木料,而是用部分草料替代,既减少森林消耗,又保障产量与品质,契合国家生态保护战略。郭良栋强调,学术上应坚持“大球盖菇”这一中文学名,但市场端可沿用“赤松茸”“红松茸”等通俗叫法,要兼顾科学严谨与产业发展,最终是为产业发展作贡献。学会现有15个专业委员会和12个单品种产业分会,大球盖菇产业分会是其中之一。产业分会成立的目的就是让科研人员、企业家、种植户、加工销售商同坐一堂,打通品种选育、栽培、加工、贸易全链条堵点。大球盖菇,兼具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优质品种。近年来,该品种在产业规模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深入交流,与会专家将凝聚共识,共同推动该品种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

    会议期间,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作了题为从基因组结构分析草腐食用菌营养需求与基质制备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正高级工程作了题为草原牧草及粪生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报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黄建春研究员作了题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瑞琳研究员作了题为大球盖菇菌株精准鉴定 cgMNP 分子标记方法的报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王卓仁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大球盖菇品种比较试验及秋种冬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报告,河北农业大学李守勉教授作了题为北方大球盖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报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陈辉研究员作了题为大球盖菇高效利用稻秸秆循环模式及其生态效益评价的报告,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魏云辉研究员作了题为江西大球盖菇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的报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梅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大球盖菇风味形成调控机制研究初报的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周雁讲师作了题为大球盖菇种质基质降解能力与营养品质研究的报告,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马晓龙高级农艺师作了题为湖北地区大球盖菇设施层架栽培技术的实践与优化的报告。报告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菌物学会大球盖菇产业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接续进行。来自科研、推广、企业一线的理事,围绕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菌种生产、栽培模式交流了最新进展与一线经验。

    此次研讨会紧扣草腐菌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将最新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对接,关键技术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向低碳、循环、高值方向转型注入了持续而稳健的新动能。

    本次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国菌物学会大球盖菇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易菇网承办,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协办。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