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李帅民带领乡亲发展香菇产业 村里香菇扬帆出海创外汇


    【发布日期】:2025-09-2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许金安 李加
    【核心提示】:“香菇书记”李帅民把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从“集体经济空壳”带上出口创汇快车道:牵头成立振兴食用菌联合社,建成冷库、出口基地,引进浙江盛源公司,2023年10月以来出口香菇5000吨、创汇1000万美元,带动全镇6000万袋规模、5亿元产值,9村1社区集体经济全部突破50万元,王店村获封“中国香菇第一村”。

    针对村子产业弱、集体经济薄的问题,李帅民锚定香菇产业谋发展。他牵头成立食用菌联合社,探索食用菌合作社“抱团发展”新路,截至目前,该联合社已为集体经济带来230万元的收入,实现群众分红404万元。

    “从2023年10月开始算,我们村已经出口了5000多吨,累计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直接带动350人就业。”8月26日,说起香菇出口,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党支部书记、卢氏县振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李帅民有些自豪,他面前即将发出的货品包装箱上“朱阳雄关 水甜菇鲜”的中韩双语标识格外醒目。

    李帅民,1961年5月出生,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人。2018年,他带着1360余名父老乡亲的信任,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

    山高林密、土地贫瘠、村庄破败、集体经济微薄,村子如何发展?“老本行,最保险,还得在香菇上做文章。”李帅民下定决心。

    针对香菇储存难的问题,李帅民动员村委班子成员自筹资金75万元,建成两座库容360吨的冷库。同时,借助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畅通资金渠道,扩大种植规模,2020年2月,村子脱贫摘帽。

    2021年,因天气原因,加之尝试新菌种、换代新技术,该村香菇产量“腰斩”,雪上加霜的是,外来采购商将价格一压再压。

    运营机制不健全、缺少品牌,成为村里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李帅民自掏腰包,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

    2022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李帅民组织朱阳关镇食用菌合作社成立卢氏第一家食用菌联合社——卢氏县振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蹚出了“龙头企业+联合社+支部领办合作社+群众+金融”的发展新路,集沙成丘,握指成拳,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该联合社已为外地企业组织货源3500吨,资金流水近1亿元,为集体经济带来230万元的收入,群众分红404万元,让种植户节约成本500万元。

    2023年10月,在李帅民积极运作下,王店村筹资680万元建成了食用菌出口基地和交易市场,助力香菇扬帆出海,实现朱阳关镇对外贸易“零”的突破。李帅民“香菇书记”的称呼也渐渐传开。

    在此基础上,当地引进全国最大的鲜香菇出口企业——“浙江盛源公司”进驻朱阳关,香菇“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售价每斤比2022年增加0.5元以上,累计创汇1000万美元。

    在王店村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朱阳关镇立足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香菇)禀赋优势,发挥食用菌“头雁”作用,探索培育了食用菌产业资源整合、社企结合、三产融合的“三合模式”,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增收难题。

    目前,朱阳关镇有标准化出菇大棚1300多个,菇农社员超1800户,总量6000万袋,预计产值5亿元,全镇9村1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50万元。

    而王店村,年产1100余万袋的香菇体量,擦亮了“中国香菇第一村”金字招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