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毛玉帮专栏 » 市场评说 » 正文

    对未来食用菌市场的分析预测 


    【发布日期】:2011-05-16  【来源】:易菇网  【作者】:毛玉帮
    【易菇网首发】对未来食用菌市场的分析预测,总是食用菌界一个热门与争议的焦点话题,行业圈内外的同仁都做过或正在做。本文是笔者在食用菌行业整体宏观上的分析预测,纯属于一己之见,欢迎拍砖。
    一、食用菌行业整体上处于不太景气周期,弱势地位难以改变,但局部小范围的食用菌企业会高歌猛进。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已进入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甚至网络社会,但食用菌产业大多仍受到季节、原料、气候和不可抗力等种种束缚,加之近几年又受到日韩、欧美等高科技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冲击,食用菌产业在我国仍会是弱势的行业,其盈利前景令人堪忧。
    我国食用菌行业整体上处于混乱和宏观上无序状态,这是食用菌产业的本性和特性所决定的。当然,在局部上充满增长点和盈利点,在微观上少数食用菌企业会高歌猛进,在无序背后涌现有序,在混沌背后呈现规律,这正是食用菌市场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表现。
    二、食用菌行业整而不合,分而不化,重新洗牌后,玩牌人数仍不会减少。
    最近几年,食用菌界呼吁行业要重新洗牌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提出食用菌行业要重新整合的言论也相当多,可为什么食用菌企业和从业人数依然没有减少呢?这是因为食用菌产业不同于工业制造、信息网络和商业流通等行业,把其它行业规律往食用菌产业上“套”,是行不通也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前提与边界不完全相同。牌在洗,但玩牌人数却不减,输家下台,有实力者上台,“空位”很快被补上了,玩牌面孔在变换。食用菌产业是弱质产业,菇农是弱势群体,在我国存在一个庞大而低端的食用菌产品市场。食用菌行业注定是赚低端产业的钱,赚的是血汗钱和辛苦钱。种菇者和流通渠道不整合,任何高中低档次的食用菌产品,都有其相对应的栽培者;任何高中低档次的食用菌企业,都有与其匹配的渠道客户。所以“整而不合,分而不化”现象将在今后几年继续存在。
    三、食用菌行业在拐点附近创新,将是这个产业黑马脱颖而出的关键点。
    我国食用菌行业是传统、现代、与未来、(网络、)多元并存的混合体,半封闭与开放并存,落后与先进并存,宏观整体上“拧了大麻花”。食用菌市场处在混合经济大环境下,在临界点附近面临分岔与分形,因此,那些“创新型”食用菌企业将成为黑马脱颖而出。所谓“创新型”,不仅是狭义上的技术创新,还包括广义上的营销模式创新、渠道创新、产品登记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股权结构创新等。
    食用菌行业处于“混沌期”,即无序背后涌现有序,非周期性背后具有周期性。在食用菌行业临界点附近,存在乘数放大甚至幂数效应,容易引起蝴蝶效应,黑马食用菌企业就是在临界点附近选择了临界战略脱颖而出,而一般食用菌企业因为常规操作而错失机遇期。
    四、食用菌市场两极分化,价格竞争与品牌竞争将同时存在。
    整体上,中国食用菌产品供大于求,很多食用菌企业正承受转型之痛,但也有少数食用菌企业能把握先机,成为市场生力军,有的实力雄厚的食用菌企业在金字塔的顶端占领高端市场。管理灵活、结构扁平的食用菌企业,已成为市场中流砥柱。
    由于食用菌需求不足,食用菌企业生产过剩,常规食用菌产品价格竞争在所难免,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机制不灵活的食用菌企业将在生死线上徘徊。拥有独家特色或专利产品的食用菌企业彼此间将展开品牌竞争。外来食用菌企业为“强者不适”,本土食用菌企业则“适者不强”,同时弱小者“也能维持生存”。
    由于没有退出机制,加之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食用菌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整合。通才型食用菌企业产品线在常规产品上占主导地位,专家型食用菌企业核心产品在细分市场上独领风骚,介于二者之间的壕沟型食用菌企业(中等规模的食用菌企业陷于二者之间的壕沟之中)在成本线上挣扎。壕沟型食用菌企业面临分岔,要么成为通才型食用菌企业,要么成为专家型食用菌企业,要么突破或转型,要么面临困境与危机。
    生存还是死亡,对于壕沟型食用菌企业而言,是一个大问题。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低端市场,价格竞争;高端市场,品牌竞争;中间地带,受到二者的夹击,这些将同时长期存在。
    五、食用菌行业渠道高度分散,机会主义食用菌企业依然存在。
    由于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多是分散种植,渠道低门槛,食用菌产业本身的虚弱性,导致强大的食用菌企业无法展开拳脚痛快地大干一场,弱小灵活的适应者成为博弈中搭便车的小智猪,形成食用菌大企业开拓市场而食用菌小企业拣便宜的局面。
    食用菌渠道散乱无序,食用菌产品逐步细分,大量机会型食用菌市场普遍存在,导致食用菌市场进入“混沌边界”,定位精准的食用菌企业有可能进入到临界点(拐点),成为一夜崛起的黑马,成为市场混战中的获利者。
    六、食用菌行业监管与执法并不是净化市场的灵丹妙药。
    业内很多同仁对于食用菌行业执法、标准规范、市场监管等寄予了很大厚望,但几十年的时间和实践证明,最终都会失望的。因为食用菌市场讲究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各种行政手段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市场手段处于主导地位。“有形的手”(行业法规)总是战不过“无形的手”(市场调节)。因此,通过行政手段整合市场是不大可能的,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来整合市场。
    有菌界同仁感叹,这个行业太混乱,行业败类当道,那我只能说是这些良善菌人无能。同理,坏食用菌企业当道,那是好食用菌企业无能。占领市场,不仅要好心态,还需要超强能力与先进手段。在食用菌行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自认为是食用菌好企业的更应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营销水平,提高管理能力。无法改变食用菌行业环境,只有改变自己,提高食用菌企业的水平,做个有能力、有实力、有地位的食用菌好企业。
    七、终端渠道导向会决定食用菌市场份额和地位走向。
    食用菌企业管理讲究的是战略要顶天,战术要立地。如果战略是品牌,那么战术就是抢占终端渠道(零售经销店)。食用菌产品不同于奢侈品,食用菌产品品牌是销量的结果,加之食用菌企业个性。销量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千千万万的基层零售经销店里销出来的。没有销量的品牌,就如没有具体战术的宏伟战略,就如无源头的水,就如无根的大树。
    我国食用菌营销差异于食用菌发达国家的最大不同之处,不是在于品牌打造,而在于基层渠道复杂性与多样性。食用菌发达国家营销渠道网络,简单划一、清晰明了,而我国食用菌营销渠道却复杂多样、混乱无序,食用菌发达国家大举进犯我国未必获得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我国的营销渠道不适应我国的国情。
    终端导向就是以菇农导向,渠道导向就是以食用菌经销商导向(以利润、价差和好销为引导),对于食用菌行业而言,就是以菇农和食用菌经销商为双重导向——既好卖又好销。渠道复杂,这是中国食用菌行业的实情。我国食用菌企业只要掌控终端,渠道拦截,就能阻击食用菌发达国家的强大品牌优势,我国食用菌企业销量大了自然成为品牌;食用菌发达国家有品牌优势,但很多食用菌产品在渠道中悬空(停留在批发商和二批仓库里),往往无法落地,故会导致叫好不叫座。
    八、资本营销登上食用菌行业舞台,少数食用菌企业将冲刺股票市场。
    食用菌企业上市已成为市场新生的绿芽,在争议声中茁壮成长,部分流通渠道将被整合;食用菌产业链整合与延伸也在食用菌企业里得到实施,部分食用菌企业将被整合;少数食用菌企业将进行股权融资和股票上市,成为资本营销的大赢家,这些才是整合的真正开始。借助于资本市场强大资金,产业链延伸和食用菌企业上市,这几股势力将成为食用菌市场最大看点。
    九、特色食用菌产业在局部地区异常红火。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休闲菇业、、旅游菇业、特色菇业和反季节菇业将异常活跃,成为现代食用菌产业中最大亮点,它们才是食用菌产业赢利和希望所在。食用菌传统模式,将在市场经济中越发脆弱,菇农生存愈加艰难,菇农逐步分层、分流与分化,食用菌产业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中遭遇炼狱、阵痛与裂变。参考文献略【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网】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