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舌尖上的金针菇映射食品监管不给力


    【发布日期】:2012-06-07  【来源】:红网  【作者】:郭鑫
      近日,福建古田县工商局在一黑作坊查获35吨用工业柠檬酸泡制的可致癌金针菇,这些金针菇正准备销往福州的一些食品加工厂和罐头厂。据悉,加了柠檬酸的金针菇保质期一般在10个月至1年,长期食用可导致低钙血症。黑作坊老板表示,“自家生产的,自己一般不吃。”(6月5日东南网)
      金针菇致癌,又一个大众食品沦陷,刺痛了消费者的舌尖,让人感觉那个《舌尖上的中国》离自己又远了一步。纪录片中那个中国,美食如云,让人垂涎三尺。但普通老百姓却每天要为奶粉的安全担忧,为酱油的真假发愁,为食用油的好坏挠头,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品,伪劣横行,真假难辨,如今成了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生活必需品的不断沦陷,对公众信心的打击是最大的。公众在痛恨生产企业、作坊主的无良和黑心时,必然也把矛头指向食品监管部门。它们作为食品的监管者,是公共卫生安全的“把门人”。食品尤其大众食品一再曝出质量问题,足以说明监管部门的工作不给力、不积极、不到位。
      监管部门的工作不给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管不积极、不主动。瘦肉精羊、毒奶粉、塑化剂、地沟油等等,大部分曝光的事件或案件,都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发现的,一般都是知情者曝光,媒体跟进,监管才介入调查。这次致癌金针菇虽然是工商部门发现的,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从规模上看,这家黑作坊生产致癌金针菇已有时日。从这个角度看,监管算是后知后觉。被动监管错过了整治的时机,造成了恶果,对消费者来说,这是舌尖上的最大安全隐患。
      还有一个就是检测标准的缺失和滞后。对于食品问题,公众经常能从监管者嘴里听到的说辞就是没检测标准,区分不了。食用酱油和化学酱油区分不了,配制食醋和酿造食醋没有明确鉴定办法,地沟油也没有有效的检测办法,蔬菜“催熟剂”也没有检测指标……如今,盐渍金针菇也无检测标准。没有相关的标准,的确不利于监管者工作。但这不能成为监管部门卸责的理由。一者,完善食品标准和检测手段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之一,缺标准正是监管工作不力的结果;二者即便一时没有检测标准,也要创造条件加强监管,阻止疑似问题食品上市,不能坐等检测标准的完善。
      被动监管,检测标准缺失一直是食品监管的老大难问题。黑心食品频出,问题也大多出在这些方面。《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很热,但现实中消费者的舌尖却很冷,这需要监管部门有作为,多给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捂暖消费者冰冷的舌尖。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