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营养包是关键。”2025年3月7-9日,中国汉江菌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5第九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在湖北襄阳举行,重庆美哉菌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谭方河在报告环节做了题为羊肚菌外营养袋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及其风险管控的报告分享。
羊肚菌人工栽培是个百年难题。早期人们尝试了各种传统思路,将各种营养物质添加到土壤中,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栽培过程中偶尔虽有成功,但产量极低且无法重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直到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取得关键突破,外营养袋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此后多年,科研人员不断优化技术,从最初营养包材料的选择,到配方的逐步完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其中,将营养包材料从稻草转变为小麦,是一个重大突破。小麦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羊肚菌的产量,自此,以小麦为主的外营养包成为了羊肚菌栽培的核心要素。
谭方河技术总监指出,外营养袋栽培技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决了羊肚菌生长过程中的关键营养需求问题。羊肚菌生长对营养要求特殊,自身难以分解木质素,外营养包就像是为其量身定制的 “营养大餐”。营养包的配方极为关键,其中小麦的比例、处理方式,以及与其他材料如玉米芯等的搭配,都会影响羊肚菌的生长。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条件不同,配方也需因地制宜。一般来说,若想实现一亩地产 1000 斤羊肚菌的目标,建议一亩地的干小麦营养袋用量在 600 - 800 斤。
在品种应用上,谭方河技术总监介绍,六妹羊肚菌凭借高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占据了市场 85% 以上的份额,成为主导品种。七妹羊肚菌近年来也崭露头角,它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栽培潜力,与六妹羊肚菌形成互补,为种植户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外营养袋栽培技术的推广,中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呈现爆发式增长。从早期的几百亩,发展到 2023 年的 30 多万亩,覆盖了全国主要种植区。
不过,羊肚菌栽培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谭方河技术总监指出,一个品种在某个地方连续种植 3 - 4 年后,可能会出现退化现象,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需要及时更换品种。土壤风险也不容忽视,羊肚菌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干净的土壤环境,否则会影响其生长。此外,气候因素对羊肚菌生长影响巨大,温度和湿度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羊肚菌生长不良。例如,在四川、贵州等地,若温度在 2 - 10 度持续一个月,或者温度、湿度在一周内保持不变,羊肚菌就会处于不良生长状态。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种植户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在品种选择上,避免单一品种种植,进行合理的品种搭配。例如,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和特性,选择早菇和晚菇品种搭配种植,以降低风险。对于大规模种植户来说,与农户签订合同,明确生产风险的承担方,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而对于普通农户,小规模种植更为稳妥,便于精细化管理,提高栽培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