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蕈菌文化 » 正文

    中华香菇文化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10-07-31

      [编者按]我们庆元有人提出廊桥和香菇文化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将有关“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转摘如下。供读者了解研究。请来稿谈谈你的看法。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怎么回事?
      新社记者报导(原载2002年7月9日《浙江日报》)1972年,联合科教文组织发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1997年开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审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必要补充。2001年5月包括中国昆剧艺术在内的世界19个项目被授于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今后每隔2年举行一次审定活动。我中央美院率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我国民间剪纸已完成了申报工作。梁祝传说等已通过论证,即将提出正式申请。
      为什么要遴选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在目前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的危险。遴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各地方的团体鉴别、保护和利用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遗产是各国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只有它能够确保文化特性和多样性的永存。该组织表示相信,这种审定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国际舆论承认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促使全世界采取保护和振兴措施。
      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具备什么条件
      1997年开始,联合国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立项。一项文化艺术申报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申遗)需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申遗得具备五个条件:这种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于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历史之中;能够作为一种手段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对社会团体起到促进作用;是现代和传统的唯一见证;这种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必须保护。(转摘浙江日报)
      要看到,香菇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香菇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我们庆元人吴三公为代表的龙庆景菇民首创到的香菇栽培砍花法,即我们的平常所说的老法种香菇。这是中华农业文化中璀灿瑰宝,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开始,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利用菌丝穴植于段木上,即段木栽培香菇。60年代开始利用木屑人造菇木露地栽培,不仅走出了深山到菜地屋边,而且缩短了香菇生长期,还提高了香菇产量。90年代初,又是我们庆元人首创总结推广了高棚栽培花菇,集约化工厂式生产有机香菇,又大大提高香菇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已不使用或很少有人使用砍花法种香菇,现在真正会用老法种菇的人仅是少数花甲之年的人。砍花法又只是口述流传,言传身教,不是轻易能够掌握的。如不抓紧抢救保护,频临失传有消亡的危险。事实证明“香菇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很容易受到损害,必须保护”。
      香菇文化还包含体育文化,今年5月,浙江省电视台来龙岩拍摄香菇文化专题片,找几个人表演扁担功,找了好几天才找到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确实很难找到会扁担功的。
      菇民唱山歌是香菇文化中精采的内容。去找几个唱菇民山歌的人也是很费劲。要看到有面临消亡危险。扁担功和唱山歌,要抓紧抢救发掘保护,最好是找到典型的人物,然后录音录像,做成光盘。菇民戏就更难了,会编会唱会演会乐器的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更为数不多了。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时代的到来。整个香菇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这是显而易见的。抢救保护和弘扬香菇文化势在必行。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