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奖者韩省华:“灰树花之父”


    【发布日期】:2014-07-01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锡小平
      多年研究食用菌 誉为“灰树花之父”
      韩省华说:人是要知恩图报的。到庆元后,他每天努力工作,除了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天麻外,还深入研究菌菇的种植和其他菌类的开发。1986年春,庆元县成立食用菌研究所,韩省华被任命为副所长。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韩省华拿出当年在秦岭跋山涉水的劲头,用自己的双脚去探索庆元的原始森林和浙闽交界的高山峡谷,冒险品尝过上百种野生菌菇——牛肝菌、鹅膏菌、鸡油菌、长根菇、灰树花、小白菇、月夜菌、白鸽蕈……他不负众望采集到野生菌,选育出多个食用菌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选出来了,但要把良种推广,还要做很多工作。韩省华说,每种菇的生长对培养基、温度、湿度、时节都有不同的要求,他和所里的科研人员一次次试验,一样样比较,取得各种详细数据,得到满意的效果后,再定下各种技术指标进行推广。
      1987年,全国第三届农副产品展览会在北京农展馆举办,庆元县准备拿香菇木耳参展,韩省华觉得应该把灰树花拿去参展,因为那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产品。当时,韩省华和科研人员已分离出灰树花菌种并掌握了灰树花的栽培技术。展会上,香菇得了金奖,灰树花也一鸣惊人,县里由此得到建设香菇和灰树花两个生产基地的资金支持,灰树花生产得以发展。
      1988年,韩省华在东北长白山和庆元的百山祖先后采得多枚野生灰树花,并首次发现了它的菌核现象。菌核分离后得到10多个新菌种,其中表现最好的菌株是gri159,它后来成为国内栽培的当家品种。为了研究灰树花栽培技术,他带着助手住在庆元县40公里开外的杨桥乡,半年多时间的坚持,完善了袋栽、地栽技术,灰树花后来也成为庆元仅次于香菇的食用菌拳头产品。为了将灰树花推向市场,他通过大连外贸公司把产品出口到日本,又不断研究食用方法,使普通老百姓习惯食用。如今,灰树花已经是普通的食用菌之一。
      灰树花作为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它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都高出香菇一倍。更为可贵的是,灰树花所含的多糖能有效抑制肉瘤及肺部肿瘤的生长,有较高的药用价值。1987年,韩省华开始研究灰树花的营养物质提取物,他与浙江大学合作一起成功开发出灰树花多糖产品。韩省华为纪念父亲韩保文一生奉献于治病救人的药业和希望他能继承祖传药业,就为灰树花多糖产品取了个“保力生”的名字。这也是英文多糖的谐音。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香港召开了首届“国际菌蕈学及菌蕈产品会议”,韩省华和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保力生”在此次会议上被列为全球开发的六种多糖产品之一。十分凑巧的是,韩省华的名字和灰树花的拼音打头字母HSH是相同的,因为开发灰树花和灰树花产品,国内外一些专家称韩省华为“灰树花之父”。
      白手起家闯杭州 开拓一片新天地
      1999年,韩省华作出了他人生中又一个重大决定:到杭州来干一番事业。为什么会作出在外人看来有些冲动又带有一些冒险的决定呢?韩省华告诉记者,他当时是看准了杭州这么一个大都市,当时杭州市场以干食用菌为主,鲜食用菌种类单一,也没有新鲜食用菌生产基地,觉得杭州市场的开发大有前景,就下定决心来杭州闯天下。
      初来乍到,韩省华在古荡租个房住下,开始专门销售庆元运来的各种鲜菇。没有汽车,就租一辆机动三轮车在杭城的大街小巷推销,向每个愿意在三轮车前停下脚步的市民讲解食用鲜菇的好处,甚至还要详细介绍食用菌的烹饪方法,因为很多市民并不了解这些鲜菇的烧法。
      除了在街头巷尾“直销”鲜菇,韩省华还要抽时间向宾馆大厨、食堂主管、商场经理、超市店长、农贸市场摊主推介庆元的鲜菇。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庆元鲜菇产品陆续出现在各个菜场和超市的摊位上,很多饭馆中,庆元菌菇煲和庆元鲜菇也出现在菜谱上。
      不到一个月,三轮车就忙不过来了,韩省华买了一辆小货车让员工一天三班倒开车送货上门,那时候的他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用了两年时间,庆元鲜菇不仅在杭州基本打开了销路,其产品的美誉度也飞速上扬。2001年,韩省华来杭州要实现的第一个大目标顺利完成,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韩省华先后在杭州的珊瑚沙、九曜山、龙王沙、半山、中村等地租地搭建几万平方米的生产大棚,常年按不同季节生产供应20多种食用菌,满足杭州市消费者的需求。
      公司正式运转起来了,韩省华还是不忘他的老本行,搞食用菌的引种和菌类研究开发。 这些年来,他先后为杭州引进20多种食用菌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韩省华自己先试种,觉得成熟了就推广给周边农户去种,公司不仅自己种植了一定规模的新品种,还大大带动了周边农户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在丰富杭州市民菜篮子的同时,公司也得到了壮大和发展。在拓展鲜菇市场的初期,“华丹”的菌菇产品曾占杭州珍稀类鲜食用菌市场1/3的份额。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