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姚方杰:由基础研究入手 破解木耳产业关键问题


    【发布日期】:2017-06-28  【来源】:光明网
    【核心提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我国蔬菜学科带头人姚方杰,近日围绕即将举办的第19届中国科协年会主题 "创新驱动 全面振兴", 分享了这些年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由基础研究入手,根本上破解产业关键技术”的理念。
    “全球仅有中国生产黑木耳,咱们没有任何国际成果与经验可借鉴,这就需要我们从基础研究出发。”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我国蔬菜学科带头人姚方杰,近日围绕即将举办的第19届中国科协年会主题 "创新驱动 全面振兴", 分享了这些年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由基础研究入手,根本上破解产业关键技术”的理念。
    姚方杰多年来从事食药用菌(菌类蔬菜)遗传育种与设施环境调控研究,先后被聘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黑木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在她看来,夯实基础工作对于创新也十分重要,能够增加创新的可能性,增强创新的主动性。
    明知在没有任何国际成果与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凭借黑木耳的小黑片片来研究其遗传规律、种质评价是很大的挑战,姚方杰仍然决定“由基础发育研究入手,从根本上破解黑木耳产业关键技术”。她曾带领团队去野外考察、自费到英国皇家真菌标本馆观测1811年以来的标本,上百品种的仿生木段与代料栽培平行试验。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研究,他们有了一系列的原始发现,例如,科学地明确了区分黑木耳不同菌株的稳定遗传农艺性状,发现了对无性分生孢子、孢子发芽方式、新的原基发生类型等。这些发现为后续建立有性繁殖系统、种质“形质”评价体系、定向育种模型、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小孔出耳方式、解决“无筋耳”品种纠纷提供了直接数据,进而又促进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基因组学、遗传图谱、木腐菌草腐化栽培等的深入研究。
    “作为一名岗位科学家,我希望根据产业的技术需求,做品种,做技术,解决产业上的问题。”姚方杰说。10多年前,她提出的“木腐食用菌草腐化栽培”的科学理念和“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战略遭到了不少同行的讥讽。然而在李玉院士的鼎力相助下,研究成果已经出版专著《木腐食用菌的营养利用与草腐化高效栽培的研究》,为“森林禁伐”后的今天开展草本基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创新的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小孔出耳技术、临时覆盖技术已由东北向“南”推广到全国主产区,推动了产业升级换代。
    此外,她的团队首次获得填补国际空白的黑木耳基因组序列信息,实现全世界共享。建立了世界第一的活体种质与干标本兼具的黑木耳等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及核心种质库。利用包括西藏、赞比亚等食用菌种质资源开发的新品种,通过国审省审17个,现已经成为主栽品种。
    姚方杰团队创新的热带高原食用菌产业化技术,被应用于国家援非项目。非洲区大学联盟的主席曾形容,高蛋白的蘑菇就是给穷人的“肉”。“非洲人特别喜欢吃蘑菇。”姚方杰说,“但赞比亚过去在湿季才能吃到这种‘肉’,干季不行。”她在赞比亚建立了第一个食用菌工厂,产品已经出口周边8个国家,让当地老百姓周年都能吃上食用菌了。该成果得到了赞比亚总统的高度评价。
    应中组部、人社部、农业部等邀请,姚方杰曾赴20多个省市做学术报告61次、科普讲座147次,培训西藏高原、革命老区、地震灾区等技术人员10489人次。她将应用研究成果集成创新的“良种良法”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温室及大棚里,直接推广14284万袋,发放科普材料3830份,经济效益5.3亿元。
     
    关键词: 姚方杰 黑木耳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