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要塞脚下“耳海”乡


    【发布日期】:2018-08-03  【来源】:新华社
    【核心提示】:截至目前,东宁市黑木耳年生产规模达12.5亿袋,干品产量5.9万吨,实现产值32.8亿元,共带动4万余户菌农致富。同时,还培育了黑木耳经纪人2000余名。
      中俄边境小城东宁的天刚放亮,尹华和妻子李丽就开始在地里忙活起来。远处,晨雾笼罩下的群山染翠,江水缓缓;脚下,一排排白色的木耳菌袋整齐铺开,仿佛一片“耳海”……
      “咱等会再唠,日头再高点儿就来不及收了,晒得时间太长木耳品相不好,就卖不上价了!”夫妻俩沿着几十米长的晾晒台,一个撑着麻袋,一个分拣往里面装。
      记者正要帮忙,尹华赶紧一把拉开:“这些个头小有些散碎的,不能装里面,否则影响品质。”他笑着说,“你们先去山上的要塞看一看,回来咱们唠个够。”
      尹华所说的“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二战期间修筑的、亚洲最大军事要塞群之一的东宁要塞。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东宁市同俄罗斯一水之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小城也曾因要塞闻名。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员王宗仁说,东宁要塞始建于1934年6月,主体工程历时3年,其他工程一直延续到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后,这里大部分的碉堡、炮台、洞口等工事被炸毁,这片饱受战争蹂躏的土地,也是中国抗联进行不屈斗争的见证。
      历史风云变幻,7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边境小城早已恢复宁静,成为“木耳之乡”。通过发展边贸和特色产业,东宁市正积极打造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像尹华这样的农民,腰包也不断鼓起来。
      33岁的尹华是东宁市朝鲜族镇矿山村农民,曾种过10多年的玉米和大豆,但效益较低,收入只够糊口。2013年起,他试着种木耳,如今不仅买了车,还在城里置了房。“不好种、风险大、投入高,最怕得病,还好有农技专家帮忙。”尹华说,自己一点点摸出了栽种的门道,今年的木耳每斤卖到了30元,供不应求,去年全家的纯收入达到17万元。
      东宁市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不适宜大规模农业种植。近年来,当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调减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黑木耳、林果等特色农业比重,走出了“小农业”的特色发展道路。
      在位于东宁市北部的绥阳木耳大市场,正是木耳集中交易的时节,随处可见耳农和全国客商忙碌的身影。据东宁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大市场年交易黑木耳达4亿斤。此外,东宁市加快建设“互联网+”销售网络,产品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种木耳让农民端上了“金饭碗”。数据显示,2017年东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224元,在黑龙江省县级市中位列第一,其中特色农业收入占75%,是名副其实的增收“法宝”。
      截至目前,东宁市黑木耳年生产规模达12.5亿袋,干品产量5.9万吨,实现产值32.8亿元,共带动4万余户菌农致富。同时,还培育了黑木耳经纪人2000余名。
      同时,东宁市还把发展特色农业与脱贫攻坚结合,将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贷款投入黑木耳等产业发展,迄今已带动全市385户贫困家庭增收致富。
      “你看眼前这幅田园山水画美不美?你再多拍几张。”忙完活计的尹华打开了“话匣子”,眼前这片“耳海”就是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关键词: 东宁 木耳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