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良工机械有限公司
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探索产业扶贫新路 建设美丽新安家 ——郧西县安家乡长岗岭村食用菌产业扶贫纪实


    【发布日期】:2020-06-22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核心提示】:2016年至2018年,湖北省科技厅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选派人员成立驻十堰市安家乡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队克服当地山区交通不便等困难,在郧西县安家乡实施了食用菌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培育了食用菌新兴产业,实现了贫困农民增收创收,实现了长岗岭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播下了火种。
          2016年至2018年,湖北省科技厅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选派人员成立驻十堰市安家乡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队克服当地山区交通不便等困难,在郧西县安家乡实施了食用菌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培育了食用菌新兴产业,实现了贫困农民增收创收,实现了长岗岭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播下了火种。
          1.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选择扶贫项目
          “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建设”是郧西县安家乡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目标。2017年驻村工作队来到郧西安家乡进行调研时,发现随着十堰市香菇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安家乡香菇产业也出现林木资源短缺的困难,菌林矛盾日益突出。面对食用菌品栽培种单一,产品附加值降低、产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科技厅驻村工作队自身科技信息资源丰富,联系科研院所专家较多的优势,主动联系湖北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面对扶贫一线的科技需求,边银丙教授立即带领团队成员来到长岗岭村,与驻村工作队成员、当地乡村干部等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看地形,问气候,询问当地“三农”情况,举办座谈会。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边银丙教授提出了“稳定发展香菇产业,局部发展羊肚菌,全面发展赤松茸”,推动安家乡食用菌产业发展,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业扶贫新路。
          2018年,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在长岗岭村开展了附加值更高、技术难度更高的珍稀食用菌羊肚菌的栽培试验,5亩试验地全部试种成功。此后驻村工作队多次与华中农业大学、十堰市农科院专家,赴长岗岭村周边村实地考察,思考推进安家乡全乡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良策。考察发现,十堰市安家乡地处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600-780mm,土壤酸碱度适中,且多数为沙壤土质,山区地形使大规模设施化食用菌栽培受到限制,而珍稀食用菌羊肚菌非常适合在山脚下垄沟坪地上栽培。同时,当地玉米杆及玉米芯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环境适应性强的赤松茸栽培。在驻村工作队努力下,省科技厅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秦巴山区珍稀食用菌冬闲田种植试验与示范》科技精准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和十堰市农科院专家一起共同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扩大羊肚菌栽培示范规模,推广种植赤松茸,提高产业技术成熟度,建设完整的产业链,为打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珍稀食用菌产业,增强合作社及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2.扎实推进扶贫工作,试验示范显现科技力量
          湖北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与华中农业大学、十堰市农科院专家一起,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对安家乡13个村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品质分析,制订珍稀食用菌项目建设方案。驻村工作队筹措经费支持,建设了珍稀食用菌种植大棚,改造了现有的蔬菜大棚;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科研团队在2019年10月组织开展了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100多位来自全乡的干部群众参加了培训。专家们详细传授了羊肚菌、赤松茸栽培技术要点,并对栽培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团队成员在长岗岭村进行了10个羊肚菌杂交品种的栽培试验,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开展了香菇菌渣和秸秆转化栽培赤松茸大田栽培试验工作。在驻村工作队和当地干部群众支持下,项目组完成了安家乡长岗岭、安家河和有水沟3个村的食用菌大棚建设、菌种制作、品种比较试验、栽培接种相关工作,并将长岗岭村羊肚菌栽培技术向周围乡村辐射,带动安家乡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
          2020年2-4月,正是羊肚菌和赤松茸的出菇季节,虽然受到了新冠疫情阻碍,项目组成员无法直接到现场,但技术指导和服务一刻也没有停留。驻村工作队和专家组成员时刻心系基地,一直坚持以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当地领导和合作社保持紧密联系,对羊肚菌和赤松茸出菇期间的田间温度调控、水分管理、通风换气、病虫害防治、鲜品加工等问题进行细致的技术指导,为珍稀食用菌栽培成功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支撑。
          3. 新技术新模式带来新希望,珍稀食用菌产业扶贫卓有成效
          经过驻村工作队、广大科技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安家乡珍稀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终于结出硕果。项目筛选出了适合秦巴山区安家乡地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建立了香菇菌渣绿色循环栽培赤松茸技术,建立了赤松茸与羊肚菌周年轮作模式,成功开展了光伏大棚羊肚菌栽培试验。目前安家乡长岗岭村、安家河村和有水沟村冬闲田珍稀菌栽培示范取得成功,羊肚菌亩产可达到300-500斤,赤松茸亩产超过3000斤,每亩转化作物秸秆2-3吨,每个农户家庭年收入增加3000-5000元,科学技术为安家乡产业扶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引领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初显。长岗岭村许多农民在羊肚菌试验示范基地带动下,通过培训学习后,自发建设了羊肚菌栽培大棚,在科技人员指导下一户农民栽培羊肚菌的1亩3分地上,收获了羊肚菌鲜品500斤,产值达到1.5万元。安家乡其他10个村同样掀起了羊肚菌栽培的热潮,在乡村干部带领下,安家乡村村建设了羊肚菌钢架大棚,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大多数种植户喜获丰收,科技人员带来的优良菌种和先进技术也受到了农民的交口称赞。“下一步我们要在安家乡种植羊肚菌3000亩以上,以后要在整个十堰市推广种植”,安家乡长岗岭村书记毛德均表达了自己发展珍稀食用菌的雄心壮志。
          4.坚持科技引领,让珍稀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
          从脱贫致富到生活小康,从生态文明到乡村振兴,从生态宜居到美丽乡村建设,都需要科技引领带动作用。安家乡珍稀食用菌产业的起步和发展,正是科学技术和当地资源有机结合的生动实例。不论是前期食用菌产业调研,还是后期珍稀食用菌项目实施,尤其是羊肚菌和赤松茸成功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支撑。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和华中农业大学、十堰市农科院等单位食用菌团队,将以安家乡食用菌产业扶贫为起点,着力于乡村振兴,以建立美丽家园为目标,全面推广以羊肚菌、赤松茸为主的冬闲田栽培模式,制订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发展珍稀食用菌夏季栽培模式,配套食用菌加工设备设施,开发食用菌加工产品,延伸食用菌产业链,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就业,为当地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产业技术,为全省农村农业科技扶贫树立样板和标杆。
     
    关键词: 郧西县 食用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