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云南南华:关于推行“链长制”推动野生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1-09-26  【来源】:楚雄人民政府网站
    【核心提示】:根据南华县县委领导关于借鉴其他地方推行“链长制”的经验,在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中创新推行产业要素“链长制”,打造野生食用菌“产、供、加、销”全产业链,推动野生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县委政研室、县统计局对产业链“链长制”进行了前期学习调研和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工作建议供参考。

    根据南华县县委领导关于借鉴其他地方推行“链长制”的经验,在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中创新推行产业要素“链长制”,打造野生食用菌“产、供、加、销”全产业链,推动野生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县委政研室、县统计局对产业链“链长制”进行了前期学习调研和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工作建议供参考。

    一、什么是“链长制”

    “链长制”是基于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与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保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由“链主”和“链长”两个部分组成:“链主”是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在产业链协调利用其主导地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淘汰产业链落后环节,引领产业链发展;而“链长”是产业链倡导者、支持者、维护者、守望者,往往由地方政府高级公务员和行业协会负责人担任。“链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链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通过链长制,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可实现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统筹考虑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南华县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小菌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以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野生菌产业已成为推进南华县域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野生菌王国”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先后被云南省林业厅授予“松茸之乡”的称号,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野生菌美食县”、被中国野生菌协会授予“中国野生菌之乡”、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授予“野生菌王国”称号;2015年7月,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6年,“南华松茸”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被命名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食用菌)”;2020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以野生菌为主的“一县一业”特色县。2020年底,全县实施封山育林育菌面积200万亩,野生菌集散交易量8887.6吨,交易额7.9亿元,野生菌产业实现产值13.1亿元。

    虽然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链短。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少,大部分以冷冻鲜销为主,最主要的加工方式是烘干或盐渍等初加工,只有少量的冻干精品、休闲食品和保健品,产品的附加值低,基本停留在产业链低端环节。二是品牌不强。支撑品牌的品种不多,野生菌产量难于提高、质量难于提升。三是科技创新力不足,技术推广落后。野生菌产业从采摘、加工、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缺乏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物流技术也一直是依靠传统技术,不能很好地将冷链物流应用其中,增加了野生菌产品向外流通和营销的困难,阻碍了野生菌品牌的推广。四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规模、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与培育建成全省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五是野生菌品牌文化内涵不够。没有将野生食用菌文化与本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结合起来,导致野生菌品牌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对野生菌品牌销售简单停留在物质层面。

    三、推行“链长制”推动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一产、二产、三产”的短板和弱项,围绕一产强链、二产补链、三产延链的方式,建立野生食用菌产业“链长制”,由县级领导分别担任总链长和链长,总揽全县野生食用菌产业链发展大局,实行“一名链长、一条产业要素链、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做大做强野生食用菌产业。

    (一)围绕“一产”建保育促繁、人工种植、人工驯化、品牌培育链。实施封山育菌,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加大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建设,扩大保育促繁基地。落实专职管护人员,加强菌农培训,积极推广合理留种、规范采收以及生态促繁技术,引导菌农自主管理、采收,促进野生菌基地提质增效。采取大户承包、集体承包、公司承包、合作社承包等方式,大力推广菌山承包经营。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与示范效应,做大做强野生食用菌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鼓励市场经营主体规模发展特色品种人工种植。健全完善人工种植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的新技术,加快人工栽培菌实用技术推广及新产品开发工作,建设规范化人工种植基地。加强人工菌根菌促繁研究和野生菌的驯化培养研究,适度建设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基地,实现“林—菌”复合经济多元化发展。依托野生菌产业发展优势和基础,加快推进食用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质量认证,打出南华绿色食品品牌。从“野生菌王国”入手,扩大对野生菌的宣传,提升野生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打响世界“云菌”品牌。

    (二)围绕“二产”建加工、科研、双创产业链。充分发挥“野生菌王国”的品牌效益,引进和培育一批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促进野生食用菌由食品向药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一批食用菌收购、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形成集收购、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引导和鼓励各类科研机构和科研平台载体开展产业技术攻坚,把野生菌产业带入大数据时代,使南华成为全国知名的野生菌科研和体验实训中心。加快推进南华野生菌加工产业园建设,争创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的野生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三)围绕“三产”建电商物流、市场交易、餐饮美食、文创产业链。以“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平台为基础,建设集加工、销售、金融、科技等为一体的野生菌数字化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食用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平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推动食用菌产品营销电商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直销、专卖店、代理、电子商务等营销网络,缩短中间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办事处、营销网点、海外仓等机构,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提高知名度。加强野生菌的保鲜冷库和冷链物流建设,构建集贮藏、加工、运输于一体的野生菌物流网。持续拓展“中国野生菌美食县”内涵和外延,加强食用菌餐饮主题餐厅、菜品体系、美食文化、消费环境建设,打造食用菌餐饮美食街区,将野生食用菌打造成为南华独特的一张饮食名片,推动野生菌餐饮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利用美食文化节,举办餐饮美食大赛,鼓励餐饮企业不断研究、创新,形成南华食用菌菜系、餐饮企业特色食用菌菜系;大力研究食用菌菜肴保鲜、保质、包装技术,将食用菌菜肴制作成为可即开即食、方便携带邮寄的产品和旅游商品,不断延长食用菌美食产业链。利用南华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将野生菌这一绿色天然食品与民俗体验、生态旅行、科普教育相结合,以餐桌经济带动经济的发展,建立起种植、采摘、加工、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四)围绕招商建策划包装、发展引进、优化服务链。加大野生食用菌产业项目的创意、策划和包装,全面挖掘可开发招商资源,提升项目开发数量和质量,推动食用菌产业招商进程,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明确招商重点,锁定以特色野生菌深加工、交易、新品研发与孵化、品牌与市场孵化、仓储物流及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的野生菌全产业链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展全链招商,引进一批企业及种植大户。引导有意投资开发野生食用菌产业加工的企业和个人与现有企业进行合作、联营等模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招商引资保障措施,积极破解制约招商引资的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五)围绕人才支撑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乡土人才链。用好用活南华县“人才工作服务站”和“园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等招才引才平台,引进食用菌产业领军人才及相关专业人才。加大对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食用菌专业人才到食用菌产业办或者重点乡镇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工作站建设申报。培养食用菌产业实操型人才,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经验,干劲足的大户或群众为重点培育对象,以点带面培养职业菇农。围绕野生食用菌特色产业加强非公经济人才工作,着重培养开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强科技专家服务结对帮扶力度,组织农技骨干力量积极开展接种育种、生产管理及采收、分拣、加工、包装等技术服务,培养食用菌乡土人才。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