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兴,百业旺。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西南第一、全国前列,这是道真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奋斗目标。当下,道真食用菌产业多点开花,串点成线,正奋力谱写一篇工业兴、产业旺、群众富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答卷。在道真自治县大磏镇文家坝村金耳种植示范基地,一团团金灿灿的“小脑袋”聚生在菌棒上,色泽鲜亮,晶莹剔透。菌架间,基地负责人韦泽平拿着小刀,麻利地将成熟的金耳菌采下放入小桶。
“金耳是我们新发展的一个项目,通过去年的试种发现效果还不错,市场效益也可以,所以今年又发展了12个大棚,我们想把这个事情做好,带动我们当地的农户一起发展这个产业。”贵州盛伟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韦泽平说。金耳菌是道真发展特色食用菌品种的新尝试,相继在河口、大磏等乡镇试种成功,后续将逐步在全县推进。在种植特色新品种的同时,道真菌菇的一大“王牌”,香菇的种植预计在今年突破两亿棒。在道真自治县上坝乡八一社区食用菌园区,放眼望去,大棚绵延青山之下。该园区由茅台集团援建,共120个标准化大棚。
一大早,菇农郑代志便推着小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看着琳琅满目的香菇,郑代志的手脚更加麻利。“目前是第二茬菇的最后一批菇,采摘完这一批就要开始第三茬注水了。”郑代志感叹道:“大棚的建设要感谢茅台集团的援建,也感谢政府给了大家一个就近务工的平台,能照顾家。”郑代志采摘下来的菌菇,将集中送往园区库房进行称重、分装,由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回收。该公司通过集中制棒、订单种植、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成功为群众降低种植风险,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道真,像郑代志这样从事食用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有一万余人,小小菌菇已经变成群众增收的“致富伞”。
“在每一个基地都有技术员为菇农提供技术指导,采摘下来的香菇公司也会提供保底回收,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市场,争取将香菇的价格卖得更高。”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派驻道真自治县上坝乡八一社区食用菌园区技术员李国永介绍。道真食用菌产业发展还有另一种模式,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全工厂化的生产模式,菌菇的育种、出菇、采收,全流程都在工厂里进行,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全工厂化的生产模式让产品在工厂内全年都可出菇,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优化菌棒配方,增效降本,从2018年每棒的成本2.2元降到了现在的1.8元,同时正品率从75%提升到90%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中心副总监吴小波说。借助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契机,贵旺公司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凭借着菌棒的优良品质和逐渐丰富的品种,成功融入成渝大市场。目前,该公司可日产鹿茸菇、杏鲍菇、虫草花450吨左右,市场遍布全国及部分国外市场。
当前,道真正按照“布局合理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发展思路,纵深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菌旅一体化的“三产”深度融合、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西南菌都”目标,形成在全国、全省、全市有影响力的“道真食用菌”靓丽名片。“下一步我县将努力打造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到‘十五五’期末预计将实现常年种植各类食用菌3亿棒以上,产量2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30亿元以上,解决稳定就业人员5000人以上,辐射带动2万余人从事食用菌相关行业 。”道真自治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黄体祥说。来源:道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