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易菇网主办的 “蓝湖空调・易菇访谈 | 食用菌方舱出菇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直播活动引发行业热烈关注。直播期间互动频繁,网友围绕智慧方舱与智慧大棚的选择、适配菇种、经济效益等核心议题提问不断。三位嘉宾结合实践经验逐一深入解答,为意向投身食用菌种植的从业者提供了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清晰指引。
直播中,专家首先对比了智慧方舱与传统大棚的核心特性。传统的黑白膜大棚保温效果佳,在双孢菇、黑皮鸡枞等品种的种植上经济效益良好,且已形成成熟的种植模式,在聊城莘县、福建漳州等地有大量应用。不过,传统大棚规模化种植需批地,国家用地审批难度较大。智慧方舱则以 “灵活性” 成为新选择:无需单独批地,可直接利用闲置厂房、农村空置校舍、大队支部闲置场地等二次空间,3-5 个方舱即可形成小型种植基地;且支持移动吊装,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位置。安徽某农村学校旧址改造案例也显示,闲置校舍通过方舱改造为种植基地后,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创造了经济收益。
针对网友最关心的用地问题,专家明确表示:“方舱无需新增用地审批,闲置空间二次利用即可。” 无论是工厂车间、村集体空地,还是废弃学校,均可直接搭建。同时,方舱不受地域与气候限制 —— 外体采用聚氨酯发泡冷库板,配合超低温压缩机,在东北零下 25℃环境中可正常运行;其适配多种电力标准,已在北美、中东、马来西亚等地区落地应用。
方舱种植的品种选择是网友关注的另一焦点。专家指出,耗氧性低、集中出菇的品种更适配方舱。平菇:40 平方米方舱可放置 3800-4000 袋菌袋,5-7 天即可出菇,一茬最高产 0.8 斤,每月可收获 2-3 茬。杏鲍菇:一斤料可产一斤菇,产量稳定,适合批量种植。特色品种:黄牛肝菇菌在方舱中种植品质优良,市场溢价空间大。而香菇虽可种植,但其耗氧性较强,需谨慎选择。
对于不少网友担心的技术复杂度与成本,专家回应:“方舱种植已实现智能化操作,手机 APP 或现场显示屏即可完成调控,会用手机就能上手。” 成本方面,方舱支持共享租赁模式,由国家投资租赁给农户,降低初期投入;能耗上,通过 “菌光互补” 技术(如昆明案例中,方舱加装光伏板后日均用电从 50 度降至 30 度)可节省 30% 电量,未来通过变频机改造、加厚保温板等技术,能耗还将进一步降低。
针对网友 “方舱是智商税” 的质疑,专家强调:“方舱是食用菌产业升级的新兴产物,技术成熟度已得到国内外案例验证。” 当前推广的主要挑战在于项目资金,而非技术门槛。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或中小从业者,专家建议:以 1-2 个方舱起步,选择平菇等易管理品种,依托城市周边布局降低运输成本;利用闲置空间搭建基地,逐步扩大规模。
此次直播为网友全方位解读了智慧方舱食用菌种植的相关问题,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新兴种植模式的优势与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智慧方舱有望在食用菌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