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蛟河市黄松甸镇南顶子村,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菌香。7月15日,蛟河市文联组织的“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摄影采风活动在这里展开,7名摄影家架起“长枪短炮”,用镜头记录下灵芝种植基地里蓬勃生长的“致富伞”。
走进种植大棚,仿佛踏入童话般的“精灵森林”。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伞盖肥厚的灵芝有的如扇形舒展,有的似云朵层叠,菌盖上细腻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这批灵芝再过半个月就能采摘了!”菌农李大姐一边用手轻轻托起一朵灵芝,一边向记者介绍。快门声此起彼伏,摄影家们或蹲或趴,捕捉灵芝伞盖上的晨露、菌褶间的光影,也拍下菌农洋溢笑容的特写。
最动人的画面出现在直播现场。南顶子村驻村书记刘小侨举着手机向网友展示灵芝时,摄影家的镜头同时对准了她。镜头里,这位“80后”书记举着刚采摘的灵芝,背后是成片的种植大棚。她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灵芝好多是从中国科学院引进的好品种。这些灵芝品质好,吸粉多,孢子粉的质量也过硬!这里的灵芝孢子粉更是获得了国家地理认证,还出口多个国家。”
“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表面。”蛟河市文联负责人介绍:“此次拍摄的作品将通过摄影展、新媒体平台加以传播,让蛟河的蘑菇、灵芝、黑木耳‘扬名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