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康定,山川秀美,草木葱茏,大自然慷慨献出“菌中瑰宝”松茸,一年一度的松茸丰收盛宴启幕。沙德、吉居、贡嘎山、普沙绒、甲根坝5个乡镇的村民循时节踏入密林,采挖“蘑菇之王”,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最满怀希冀的劳作。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康定市沙德镇的山林间,生古村的邓比尼玛骑上摩托车,沿着蜿蜒山路向卓库沟出发。林间,松针与腐叶织就厚厚的“地毯”,底下藏着无数沉睡的“珍宝”。凭着几十年的采挖经验,他早已练就了一双“透视眼”,不多时便在落叶间发现一抹肉桂色——一朵饱满的松茸正静静待在土里。他小心翼翼地将木棍探入松针下的土壤,轻轻一撬,连带着根部的腐殖土将松茸完整托起。采完后,他小心拢回松动的泥土,又覆上一层落叶,林间便恢复了最初的静谧,仿佛从未有人踏足过这片秘境。这是当地延续多年的规矩,为的是守护松茸赖以生存的菌根,让山林年年有“珍”。
康定松茸,是大自然对沙德的偏爱。这里的松茸以菇体饱满肥硕、肉质细腻柔嫩、口感鲜醇回甘闻名,既是餐桌上难得的珍馐,更因独特的药用价值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沙德能育出这般珍品,全仗天赐禀赋,沃土丰饶、林海广袤,为松茸铺就了绝佳的生态温床,也让这里成了康定松茸的核心产区。
“每天天不亮出门,摸黑才回家,一天要走十几公里山路。”邓比尼玛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却闪着光。被问起采过最大的松茸,他咧嘴笑了:“有一斤半重呢!一斤多点的也常见,五六两的更为普遍。”
村民们弯腰拾起的不仅是自然的厚赠,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同村的雷让泽让算起了“丰收账”:“去年最多的那个月,我一个人一天就捡了四十多斤,村里其他人最少的也有五六斤。现在鲜松茸市场价是100到200元一斤,一年单靠采松茸就能挣五六万元。”今年松茸季刚启幕,他望着漫山密林,语气里满是期待:“才刚开始呢,说不定后面能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对沙德人来说,采松茸不仅是生计,更是一种传承。沙德镇党委副书记扎西泽仁介绍,从1986年起,松茸价格逐年攀升,如今已成为当地村民的“钱袋子”。每到松茸季,沙德片区的采茸人都会往沙德镇赶,这里早已成了康定松茸最大的交易集散地。
在沙德镇“赵氏松茸行”内,赵晓林正忙着分拣松茸。今年,已经是他做松茸生意的第27个年头。“沙德松茸一年能产800吨左右,论产量在全国都能排得上号。”他捻起一朵拳头大的松茸,“你看这品相,个头大、肉质嫩、口感脆,产期短,就这几个月最金贵。”更难得的是当地的地理优势,雅康高速贯通、康定机场通航后,新鲜松茸在24小时内就可以到达成都市民的餐桌上。
松茸娇贵,保鲜是关键。赵晓林给采松茸的老乡们定了条规矩:采下的鲜松茸必须在4小时内送到市场。“我们这边早早备好冷链设备,一收货就按大小、品相分拣,立刻送进预冷库,保证让食客们品尝到最地道的康定鲜松茸。”
来自云南的杨冰在沙德收茸23年,早已成了半个“沙德通”。“这里的松茸密度高、硬度好,咬一口又嫩又脆,味道是独一份的。”她望着市场里往来的货车,满眼憧憬,“真希望更多人知道沙德松茸,让这山珍走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厨房。”
如今,现代物流正为这份“山珍速递”插上翅膀。顺丰、京东在沙德镇设下专属网点,冷链车随时待命。顺丰的姜聪说:“我们开了两个松茸专线班次,确保当天采的松茸当晚就能发往全国。”京东网点负责人丁真补充道:“高峰期一天能发2.4吨松茸,都是带着山间的露水走的。”
四川松间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康自勇,被沙德松茸的品质所吸引——他在抖音直播间卖松茸,今年特意把直播团队带到了沙德镇。“去年在别处做,一个季度能卖几百万元。”他望着市场里成堆的鲜松茸,信心满满,“今年守着这么多的沙德松茸,销售额冲个七八百万元应该没问题。”
据介绍,去年沙德地区松茸产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今年,沙德镇整合7个村的合作社抱团发展,目标直指3000万元。山间的松茸还在继续冒头,这一朵朵带着露水的“雪山精灵”,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让全国食客尝到了大自然的馈赠。而随着产业链的完善,这朵“雪山精灵”正从沙德出发,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康定递给世界的一张“鲜香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