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云南保山市施甸县龙潭村:闲置牛棚变身“聚宝盆” 平菇种植蹚出振兴路


    【发布日期】:2025-08-01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包鑫海
    【核心提示】: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龙潭村将闲置的集体牛棚改造为平菇种植大棚,成功盘活闲置资源。在乡党委和云南中烟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龙潭村利用当地适宜的自然条件发展平菇种植,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村民们通过平菇种植获得了可观收入,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的龙潭村,曾经闲置的集体牛棚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走进改造后的大棚,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鲜嫩的平菇从菌棒中探出脑袋,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篮,一派丰收景象。

    龙潭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村,曾因肉牛养殖产业兴旺一时。但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加上肉牛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村里的集体牛棚渐渐空了下来。

    “你看这牛棚,之前空荡荡的,杂草都快长起来了。”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杨开龙站在牛棚前感慨道,“村里23个自然村分布零散,年轻人大部分出去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小孩,传统养殖越来越难维持。牛棚闲置着,不仅浪费资源,村集体经济也没了着落,这可把我们愁坏了”。

    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试过搞药材种植,但成本太高;想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交通又不太方便。”杨开龙说,那段时间大家看着闲置的牛棚,心里急得冒火。

    在木老元乡党委的一次专题调研中:“当时乡党委分析各村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特色种植的思路,考虑到龙潭村闲置牛棚多,又有适宜菌类生长的环境,就建议试试平菇种植”。

    这一提议让龙潭村“两委”眼前一亮,在云南中烟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村里迅速组织人员到隔壁乡镇实地考察,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专家说我们村海拔2000多米,湿度大、气温适中,简直是平菇生长的‘天然温室’,”龙潭村村委委员长朱有豹接过话茬,“而且平菇种植不需要太多重体力活,老人妇女都能参与,人工成本低,太适合我们村了。”

    村民们说干就干,齐心协力改造牛棚,清洁消毒、搭基础、捕虫贴安装一气呵成。今年6月,首批菌棒顺利入棚;7月初,鲜嫩的平菇就迎来了采摘期。

    “刚开始每天能摘70公斤,现在产量稳步上升,估计过段时间每天能收150公斤。”正在采摘平菇的张彬莲笑着说,“这平菇能直接销往附近乡镇,卖不完的由县上的平菇加工工厂兜底,一天下来就是几百块的收入,比养牛强多了!”

    “以前守着空牛棚发愁,现在每天进棚采平菇,心里踏实得很。”朱有力一边将平菇装进塑料筐,一边和书记算起账,“我们现在以村集体做试点,乡亲们看见收益那么好,后续我们要推广阻力就小了,现在哪家没得点闲置的棚子,以后平菇如果能形成规模化,那这日子就更有奔头了!”

    “乡村振兴不能等靠要,得靠自己找路子。”杨开龙说,“平菇种植只是开始,我们还要利用好村里的资源,发展更多适合本地的产业,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龙潭村的平菇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可持续性。从闲置牛棚到“聚宝盆”,龙潭村用平菇种植的实践证明,立足本地资源的产业升级,正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个山间小村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