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六户镇钢铁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映入眼帘,几十位村民正齐心协力地进行赤松茸菌棒的种植工作,为这片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
种植现场,村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人驾驶着三轮车,在田埂间来回穿梭,车上满载着一袋袋菌棒,扬起的尘土仿佛也在为这份忙碌而欢呼;有人则手持工具,熟练地在预先整理好的土地上挖坑、放棒、覆土。大家虽然忙碌,但脸上都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汗水在阳光下闪烁,见证着他们对丰收的期待。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鲜美,人工培育的赤松茸香味浓郁,食用起来口感对比其他菌类更加爽滑鲜嫩,且富含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近年来备受消费者青睐。
六户镇钢铁村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土壤条件,打造赤松茸种植基地,由村集体统一种植,与内蒙古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企业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确保销路无忧。同时,赤松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这活挺好,一天130元,月薪4000多元钱,离家也挺近的。”六户镇红旗村村民包玉君说。
像包玉君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据了解,该基地长期吸纳周边20余名村民务工,在种植和采摘等环节用工量激增,更是超过100人,让老百姓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增收。
“我们这次种的是100亩,每亩地能产5000斤以上吧,分两次,因为十月一开始就采摘了,能采摘2、30天,他这个主要销量在广州、深圳、上海,最近北京也要这蘑菇呢。”六户镇钢铁村赤松茸种植基地经理刘清河介绍。
六户镇钢铁村赤松茸种植产业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稳步发展,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当地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让小小的赤松茸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蘑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