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发布日期】:2025-10-17  【来源】:内蒙古日报·草原云
    【核心提示】: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2025年4月从零起步,建成4400㎡冷棚示范基地,扩种榆黄蘑、猴头菇等7类食用菌,10万棒菌棒日采百斤,依托“妇联领办+直播电商”模式,带动妇女与周边农户抱团发展,实现优质优价、倍增收益,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金秋十月,晨光熹微,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菌菇种植基地,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冷棚内,金黄的榆黄蘑、洁白的猴头菇从菌棒上簇拥而出,村里的妇女们穿梭其间,手法娴熟地完成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里满是丰收的踏实与喜悦。这支“巾帼队伍”,正成为红峰村菌菇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红峰村的菌菇产业,是从“零”起步的。2025 年4月,村里统筹资源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黑木耳冷棚与400平方米的蘑菇冷棚示范基地,彻底打破了过去产业空白的局面。

    “在兴安盟妇联的指导下,今年我们不仅把种植品种从去年单一的黑木耳,拓展到榆黄蘑、猴头菇、白木耳、元蘑等七个品类,还装上了自动化喷淋系统,管理更精准,妇女们干活也更省力。”村党支部书记陆晓惠的话语里,满是产业升级的底气,而她正是这场产业变革的“领头人”。

    产业兴则百姓富,小小的菌菇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村民刘立英的变化颇具代表性。她在自家房前屋后搭起菌菇架,告别了“种玉米一亩地最多挣一千元”的旧模式。“现在种菌菇,效益翻了好几倍,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刘立英的感慨,道出了红峰村农户的共同心声。目前,村里已有10户农户像刘立英一样,跟着基地学技术、闯市场,菌菇产业真正从“村集体项目”变成了家家户户能参与、能受益的“致富产业”。

    销路通,产业才能走得远。为打破线下零售的单一渠道,红峰村积极探索“直播电商+农户”的产销融合新模式。陆晓惠不仅全程盯紧种植、采收各环节,还带头拓展线上销路。她在微信群里实时发布新鲜菌菇采摘动态:“今天刚采的鲜蘑,品质看得见,需要的朋友可直接下单”,靠着这份实在,微信群已积累千余位稳定客户。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她又在基地架起手机做直播,对着镜头向网友展示:“大家看这刚收获的木耳,肉质厚实、泡发率高,都是咱自家基地种的绿色产品!”接地气的讲解,让红峰村的菌菇端上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如今,红峰村菌菇产业的“盘子”越做越大。村集体共培育10万棒菌棒,仅鲜平菇、榆黄蘑每日产量就达100斤。其中,平菇以每斤4元的价格直供周边超市,满足百姓日常需求;榆黄蘑、猴头菇则凭借优质品质,以每斤15元的价格打入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

    产业的成功,更带动了周边发展。红峰村菌菇种植的经验正逐步辐射开来。从一个基地的“单打独斗”,到一群农户的“抱团发展”,红峰村的小菌菇,正稳稳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