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梅雨季节结束,进入晴热高温天气,局部超过39℃,同时,夏季雨水充沛,防涝工作同样不可忽视,为有效防范、减轻极端天气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提高夏季食用菌生产管理水平,安徽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栽培技术与绿色防控专业组特提出2025年夏季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高温期生产技术要点
1.选择耐高温的品种。适宜在高温期种植的食用菌品种众多,包括草菇、灵芝、平菇、毛木耳等。
2.加强通风降温。密切关注棚内空气状况,利用早晚时间掀棚进行强制性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的可通过增设遮阳设施、安装通风设备等方式,有效降低菇房内的温度。
3.合理做好各生产期的预防措施:遇高温天气,在菌棒制作过程中,可适当推迟制棒接种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发菌期应最大限度降低发菌室内温度,定时通风换气,严禁刺孔和搬动菌棒,防止菌棒烧菌;出菇期可在菇棚地面及四周洒水降温,或利用高密度遮阳网配合棚顶喷淋系统,在清晨傍晚黄金时段通风换气。
4.极限高温应对策略。若温度超出出菇适宜范围,可采取降低湿度、暂时进行休眠管理的措施。定期喷水保护菌棒表面菌丝,待气温下降后再进行出菇管理。
二、防涝生产技术要点
1.加固菇棚骨架。持续暴雨天气,菇棚地基会变软下沉,可能会导致菇棚倒塌,要提前加强加固菇棚的维修工作,防止暴雨时倒塌。
2.强化菇房的排水系统建设。种植户应及时巡查种植区域,提前拓宽、加深种植区域排水沟渠,保持排水畅通,也可配备水泵,必要时清除菇棚内的积水,避免菌棒长时间浸泡导致菌丝窒息或腐烂。
3.定期检查菇房内的设施。工厂化食用菌主体和菌棒场应安排专人值班,确保用电安全和设施安全,准备好应急电源、抽水机和停电照明设施,确保工厂化生产正常运行。
除以上预防措施外,生产者应加强自我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确保食用菌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开展食用菌保险工作,选择合适的险种,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得赔偿,帮助生产者尽快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