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病虫防治 » 正文

    常见杂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发布日期】:2010-08-03
      1.制种期,木腐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有哪些?
      主要病菌有木霉、链孢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镰孢霉、酵母菌、细菌、放线菌等。
      2.木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绿色木霉分生孢子多为球形,孢壁具明显的小疣状突起,菌落外观呈深绿色或蓝绿色。
       发生规律:多年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再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发病率的高低与下列环境条件关系较大:
      温度:木霉孢子在15-30℃下萌发率最高。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
      3.链孢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链孢霉菌丝体疏松,分生孢子卵圆形,红色或橙红色。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特别是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破洞时,橙红色的霉,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到处传播。
      发生规律:靠气流传播,传播力极强,是食用菌生产中易污染的杂菌之一。
      4.青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落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有些分泌有水滴。
    发生规律:通过气流、昆虫及人工喷水等传播。
      5.毛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毛霉又名长毛菌、黑霉菌、黑面包霉。毛霉菌丝白色透明,孢子囊初期无色,后为灰褐色。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粪便及堆肥上。孢子靠气流或水滴等媒体传播。
      发生规律:毛霉在潮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在菌种生产中如果棉花塞受潮,接种后培养室的湿度过高,很容易发生毛霉。
      6.曲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曲霉又名黄霉菌、黑霉菌、绿霉菌。黑曲霉菌落呈黑色;黄曲霉呈黄至黄绿色;烟曲霉呈蓝绿色至烟绿色;曲霉不仅污染菌种和培养料,而且影响人的健康。
      发生规律:曲霉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各种腐败的有机物上,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曲霉菌主要利用淀粉,培养料含淀粉较多或碳水化合物过多的,容易发生;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也容易发生。
      7.根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初形成时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根霉菌菌落初期为白色,老熟后灰褐色或黑色。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孢子囊刚出现时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
      发生规律:根霉经常生活在陈面包或霉烂的谷物、块根和水果上,也存在于粪便、土壤;孢子靠气流传播;喜中温(30℃生长最好)、高湿偏酸的条件。培养物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易生长此类杂菌。
      8.链格孢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链格孢霉又称黑霉菌。在基物上生长的菌落,呈黑色或墨绿色的绒状或带粉状。菌丝灰色至黑色,生长迅速,扩散快,使其受污染的食用菌无法生长而报废
      发生规律:链格孢霉菌丝黑色,大量存在于土壤、空气和作为培养料的各种有机质上。其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在灭菌不彻底,无菌操作不严及培养料含水量偏高和温度大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生。
      9.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被酵母菌污染的试管,形成表面光滑、湿润,似浆糊状或胶质状的菌落,不同种则颜色不同,培养料或菌种瓶(袋)被酵母菌污染并大量繁殖后,引起培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食用菌菌丝不能生长。
      发生规律:酵母菌孢子靠空气及人为传播,在气温较高、通气条件差、含水量高的培养基上发生率较高。
      10.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被污染的试管母种上,细菌菌种多为白色、无色或黄色,粘液状,常包围食用菌接种点,使食用菌菌丝不能扩展。菌落形态特征与酵母菌相似,但细菌污染基质后,常常散发出一种污秽的恶臭气味。培养料受细菌污染后,呈现粘湿,色深。
      发生规律:灭菌不彻底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无菌操作不严格,环境不清洁,也是细菌发生的条件。
      11.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特征:该菌侵染基质后,不造成大批污染,只在个别基质上出现白色或近白色的粉状斑点,发生的白色菌丝,也很容易与食用菌菌丝相混淆。其区别是污染部位有时会出现溶菌现象,具有独特的农药臭或土腥味。放线菌菌落表面多为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生长孢子后呈白色粉末状。
      发生规律:菌种及菌筒培养基堆温高时易发生危害。
      12.食用菌在制种期和木腐生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原因有哪些?
       一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即培养料消毒灭菌的时间、温度等未达到要求或灭菌灶结构不合理,灭菌未能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造成病害发生;
      二是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直接将病菌带入;
      三是种源本身污染;
      四是培养料的制作管理不当,如使用霉变的原辅材料、操作时造成菌袋破损、灭菌时棉花塞受潮和接种、培养环境高温、高湿、杂菌多等,均可造成病害大面积发生。这类食用菌病菌的传播媒体较多,可通过空气以及所有接种工具传播。
    13.食用菌在制种期和木腐生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病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由于病害病菌的传播媒体侵入途径多,发生原因复杂,病害一旦发生,难以治愈,因此以防为主更为重要
      一是搞好环境净化,减少病菌数;
      二是把好培养料的配制关;
      三是培养料消毒灭菌要彻底;
      四是选择优良菌种;
      五是严格无菌操作;
      六是加强培养管理。
      14.染病菌料袋如何处理?
      对于杂菌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污染的菌袋,如链孢霉污染的,最好是在分生孢子团呈浅黄色时,进行处理,而当已产生分生孢子团并呈橘红色时,应用潮湿的布包裹好感病部位,集中进行处理,搬时要轻拿轻放,减少震动,尽量减少分生孢子的飘散危害,或者用少量的煤油、柴油蘸湿感病部分,杀死病原,控制蔓延。
    对于病菌菌落较少、每袋仅1-2个菌落的感染较轻的菌袋,可用75%酒精或10%-15%福尔马林注射,控制病菌蔓延。
      对于感染重的,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在生产季节,将菌袋高压灭菌后,再掺入新料中,重新利用;二是将污染的菌袋深埋或烧毁;切忌将污染的菌袋到处乱扔或未经任何处理就脱袋到处摊晒,让病菌孢子到处飞扬,造成严重的重复污染。
      15.粪草生菌发菌期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除木霉、毛霉、链孢霉、根霉外,主要病害有胡桃肉状菌、白色石膏霉、褐色石膏霉、可变粉孢霉、黄瘤孢、鬼伞类、木棉霉菌、大钮扣菇、粘菌。
      16.胡桃肉状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
      特征:胡桃肉状菌常在双孢菇、鸡腿菇、平菇床上发生。最初在料内、料面或覆土层产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浓密菌丝,继而形成一粒粒红褐色外观似胡桃仁的子囊果。。
      发生规律: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和培养料近中性至偏酸性的菇棚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认真挑选菌种,有漂白粉气味或有过浓而短的菌丝的,应坚决淘汰。培养料不宜过熟、过湿,并要进行二次发酵,覆土要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将菇棚温度控制在18℃左右。一旦发生此病害,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局部污染的,应及早将受污染的培养料及覆土挖除,然后用2%福尔马林或1%的漂白精喷雾。
      17.白色石膏霉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
      特征:白色石膏霉常在双孢菇、草菇、姬松茸床上发生。开始在料面上出现白色绵毛状菌丝体,后期变成桃红色粉状颗粒。
    发生规律:在培养料发酵不良、含水量过高、酸碱度过高的条件下,易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严格按照培养料的堆制要求,掌握好发酵温度,可适当增加过磷酸钙和石膏的用量,培养料要进行二次发酵,覆土要用甲醛熏蒸处理。在菇床上发生时,可用1:7的醋酸溶液、2%的甲醛溶液喷洒,也可以发病部分撒施过磷酸钙。 
      18.褐色石膏霉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 :
      特征:褐色石膏霉主要发生在双孢菇、姬松茸、草菇、等菇床上。初期在菌床上出现稠密的白色菌丝体,不久变成肉桂褐色。
      发生规律:常生长在木制器具或床架上,借未经处理的工具和覆土传播。潮湿、过于腐熟的培养料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培养料堆积发酵时,堆温上升到60℃以上,维持4-5天,可杀死菌核。避免培养料过于腐熟和湿度过大。发病时,减少用水,加强通风,使霉菌逐渐干枯消失。 
      19. 粪草生菌发菌期病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粪草生菌发菌期的病害,主要来自土壤、培养料以及老菇棚残存的病菌丝、孢子或受污染的废弃物。粪草生菌发菌期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
      菇棚要设置在环境干净,通风向阳的地方。进料前3-5天可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床架使用前要用清水或5%石灰水,或10%漂白粉水冲洗。菇棚墙壁与四周,可分别喷1:800倍的80%敌敌畏和5%石灰水,以除虫防病。
      做好覆土的消毒工作。将土粒先经阳光暴晒,再用甲醛熏蒸。
    菇房的门窗及通风口,要安装60目的纱窗、纱门,防止害虫飞入。一般成虫有趋光性,可在菇房附近安装黑光灯诱杀。
      20.金针菇软腐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止方法是什么?
      症状:菌盖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而后菌柄基部变软,产生倒伏、腐烂。
      发生规律:一般温度10度左右即可发生,立春后气温上升,如果湿度大、通风不良,此病普遍发生,并随着气温的升高,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加强菇棚通风,尤其是菇棚喷水后注意通风。
      21.金针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止方法:
      症状:菌柄全部变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有粘液,最后整朵菇变黑褐色、腐烂。
      发生规律:温度18度以上,通风不良,湿度大,特别是子实体表面处于水湿状态时极易发生此病害。
      防治方法: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虫害,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菇,并用漂白粉喷洒。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