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牛肝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日期】:2012-05-24  【来源】:中国科学院


    牛肝菌
     

       牛肝菌是国内外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该类真菌与多种树木形成共生菌根关系,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该类真菌备受国内外同行关注,其中Dentinger et al.(2010)发现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及其近缘种是个单系,共包括4属20种,它们是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在早第三纪的晚始新世(42-54 Mya)在古热带起源的。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亚洲的牛肝菌物种或涉足有限或研究深度不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利用十年来在中国广大地区采集的材料和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南亚及欧洲采集的部分样品,对牛肝菌属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和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部分成果刚刚发表 [Feng B, et al. PLoS ONE, 2012, 7(5): e37567. doi:10.1371/journal.pone.0037567]。
      该文的主要新意在于:1)首次明确界定了牛肝菌属(Boletus, “Porcini s.l.”)的范围,将前述四个属并为一个属即牛肝菌属,并发现在东亚和南亚各种生境中,有15个新的系统发育种(约占该属已知物种总数的1/3)及1新支系,该属现知36个物种。2)在古热带,该属可能在晚白垩纪(76.8 ± 0.61 Mya)就已分化出来。在其早期分化中,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热带地区起着重要作用,东亚既是该属的现代物种多样性中心,也是以美味牛肝菌为代表的牛肝菌组(Boletus sect. Boletus, “Porcini s.s.”)的起源地。3)在晚始新世(38.23 ± 0.35 Mya),牛肝菌组真菌在东亚演化出来,在中新世至早上新世期间,传播到欧洲及北美,并产生后续的异域成种。
      该研究得到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08366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300)、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研究基金(2009-LSF-GBOWS-01)等的资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