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标准化生产才是食用菌产业出路


    【发布日期】:2004-12-15  【来源】:中国食用菌
    【核心提示】:“一切按标准办”这是于10日闭幕的“全国食用菌产业(古田)高峰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20多位与会专家对做强我国食用菌产业

    “一切按标准办”这是于10日闭幕的“全国食用菌产业(古田)高峰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20多位与会专家对做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共识。
         尴尬的食用菌大国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远非食用菌生产强国。”据了解,去年全国食用菌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总产量达8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在福建省古田县,占总人口1/2以上的人从事这一产业,去年总产量达到27.5万吨。然而,“大”虽大矣,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却长期处于弱势。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全国27个省市食用菌出口总量为43.3万吨,不及全国总产量的5%;出口价格往往只是进口国当地产品价格的1/4―1/3,而且频因质量问题遭进口国退货。
         坚持走“标准化之路”
         农业部食用菌菌种及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专家张金霞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食用菌业要像国外那样在生产、加工乃至包装的每个环节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技术,否则食用菌无法摆脱农产品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形象。
         按产业环节,食用菌标准体系分为品种、菌种、产品、包装、物流等9个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标准56个,其中国家标准21个,农业行业标准18个,其他行业标准17个。
         以占全国总产95%、世界总产90%的银耳为例,标准化使它先后获得“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福建省首批名牌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等称号,成为“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古田”的知名品牌。古田银耳因此而畅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澳洲的十多个国家,在国内市场也独占鳌头。
         标准化走进工厂
         福建农林大学黄毅认为,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空龄效应”―――利用同样的空间,占有最长的栽培时间,获取最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只有工厂化了,标准化的实施才有了可靠的载体。
         黄毅主张,像福州这样人口在百万的中等城市周边,发展日产量200公斤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企业,是合适的。
         黄毅的观点,在古田同样得到了印证。记者在该县凤埔乡算是开了一回眼界――沿101省道的45公里路程,砖混的、土木的、聚苯乙烯板的规范化厂房星罗棋布。该乡的谢副乡长告诉记者,他们乡一年3500吨的食用菌,有90%经由工厂生产,今年就是以此吸引来马来西亚“德立信生物工程”共同参与基地建设。
         古田走上“标准化之路”
         香港中文大学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张树健则强调,在目前食用菌研发和栽培技术得到全面推广的情形下,产品量的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需求的优质化和大量化质农产品供给过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业界必须坚持走“标准化之路”。
         专家认为,现在标准的实施,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要集约型经营,二要科技和信息服务,三重视产品包装,四重视品牌效应。
         可喜的是,作为本次高峰论坛东道主的古田县,正在进一步加快从“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进军的步伐。他们已经着手在抓“三大转变”,即从重生产向重市场转变,从粗放型向精细深加工型转变,从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力图通过这“三大转变”建成产业“航空母舰”。 (阿路/文 黄立东/图)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