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阮毅:民间食用菌专家致富领路人


    【发布日期】:2012-10-25  【来源】:宁德晚报  【作者】:潘峻松
    【核心提示】:对于部分经济困难但又渴望通过发展食用菌达到脱贫致富的农户,他在资金、技术上提供帮助。几年来,他不仅技术上无偿指导,还免费为其中的30多户贫困户提供菌种1万袋(瓶)以上,价值1万多元,同时对他们的食用菌栽培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他们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阮毅正在进行菌种实验


    阮毅(前左)在第九届中国海峡两岸成果对接会上。
     

    近日,由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培育的一批白茶薪菇、鲍鱼菇和滑菇长势正旺,该研究所所长阮毅忙着在指导菇农控制菇棚温度和湿度、防治病害,以迎新一轮的好收成。只要问起这位土生土长的“民间食用菌专家”,当地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十分荣耀地赞道:只要有他,我们的食用菌产业就有保障,现在他的培训班都开到国际上去了,每年有几十个国家学员排着队来取经求教呢!

    阮毅,现任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古田县首届乡土人才,县政协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委员,全国农村科技星火带头人;2009年11月27日,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从1亩菇棚起步——刻苦钻研结硕

    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古田县,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20多万人,食用菌收入是当地经济支柱。然而上世纪80年代,食用菌在当地来说,还是个高风险行业。由于技术不成熟,生产销售原始粗放,曾导致不少菇农血本无归,人们不敢轻易尝试。当年高中刚毕业的阮毅,凭着一股闯劲,开始初涉这项高风险产业。

    “那一年,我是从不到1亩的菇棚起步的,当时家人的观念是,种粮食粮食、蔬菜和水果才是正经事,做别的都是歪门邪道,可我偏不信这个邪。”阮毅回忆起创业之初,带着几分苦涩,几分趣意,“没有资金,我向母亲借了300元,因为怕她知道我拿去种蘑菇不同意,就以做生意为名。可是后来她还是知道了,还好当年蘑菇丰收,赚了500元,从那以后才没有再反对。”

    掏到第一桶金后,阮毅更加坚定发展食用菌产业这条路。他深刻地意识到,没有纯熟的种植技术,要想让难伺候的菌类长得又大又肥创造良好效益,无异是盲人瞎马。于是他搜集大量技术资料和教材,照看菇棚之余就不停地“狂啃”、消化这些食用菌栽培知识,遇有难关,他四处向有经验的食用菌大户求教。期间他得知表哥彭兆旺率先采用袋装养殖模式获得成功,既降低了成本又使生长期缩短,产量也显著提高,便迫不及待地去找表哥。谁知表哥怕这项技术还不完善、不稳定,怕他掌握不到位“砸了”,不愿意传授技术给他。怎奈生性倔强的阮毅软磨硬泡,几乎是寸步不离地观察分析表哥种植与管理食用菌的方法,最后被他的执着感动,表哥终于将全套技术教给他。

    如虎添翼的阮毅从此在食用菌养殖上突飞猛进,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终于闯出一条发展之路。难能可贵的是,他致富了,但没有进行技术垄断,而是于1995年创办了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带领乡亲父老共同致富,还先后承担完成了省、市、县食用菌科研项目13项,其中2项曾获得宁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全国农村科技星火带头人”。

     
    阮毅(中)在指导菇农生产。(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迎难而上苦探索——不断创新取佳绩

    探索道路上不是永远一帆风顺,1997年,古田食用菌业界从江西引进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茶树菇,一时间当地菇农们争相求购并投入种植,然而由于种植技术并未成熟,原料受到污染等问题,不少茶树菇出现枯死或严重减产的现象,不时有菇农找上门来要求赔偿,这让阮毅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一状况,阮毅并没有退缩、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选择了主动承担,并带领大家一起找出导致问题的关键原因。“只要是从我这发出去的菌种,我如数负责到底!不找出问题誓不罢休!”一连数月,他几乎吃住在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不停地取样、化验、分析。“那段时间他人都瘦了一圈,和人说话不出三句就是他的实验,从小时候起他就是这股倔劲……”阮毅的母亲说起那段日子,一如当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番滋味。

    “眼看那一年年关将至,我偶然看到乡邻们做白粿,往原料里加入茶树灰水,忽然眼前一亮。想到茶树灰应该是呈碱性的,而不是很多专家所说的弱酸性。”阮毅说起破解“茶树菇难题”时,显得神采奕奕,“我马上回到实验室,对茶树菇的培养基重新进行多次试验,终于弄清楚茶树菇适合的生长环境应该是弱碱性,茶树菇致病的主要根源是培养基的酸碱度失调。”有了这些实验分析数据,他对茶树菇进行了选育改良,研发出“古茶2号”新品种,并于2008年8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品种认定,还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1999年,“古茶2号”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栽培500万袋,创利1000多万元。如今,茶树菇已经成为古田县近年来继银耳、香菇之后的第三大主要食用菌品种。

    阮毅在研究实践中还观察到,培植过银耳等菌种的培养基还有不少可以利用的营养成分,但一直以来不是被当作废料抛弃,就是作为燃料烧掉。他经过多次实验,将使用过的培养基重新利用起来,用以栽培鸡腿菇获得了成功,这样既节约成本,又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经过两年多努力,他编制的《菌糠栽培鸡腿蘑产业化科技示范》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于2007年3月通过省级专家现场验收,又于2008年8月通过省级食用菌专家评审,同年11月还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阮毅除了一如既往地开展食用菌科技攻关,同时积极组织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切实解决菇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提高了菇农科技素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几年来,他先后到全县14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累计授课80多场次,培训菇农10000人次,免费赠送技术资料1万多份。在2008年就完成了100名农函大学员培训任务,2009年11月该所还成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食用菌学实训基地,进一步增进了校所之间合作和联系,也使食用菌生产技术从农村走向高等学府,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推广。

    对于部分经济困难但又渴望通过发展食用菌达到脱贫致富的农户,他在资金、技术上提供帮助。几年来,他不仅技术上无偿指导,还免费为其中的30多户贫困户提供菌种1万袋(瓶)以上,价值1万多元,同时对他们的食用菌栽培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他们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2000年,阮毅的研究所被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列为国际食用菌培训实习基地。10年来,他先后为5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174人提供免费培训食用菌生产栽培等技术,扩大了影响,增进同各国之间的友谊。2006年,来自孟加拉国的“南南合作”组织第六期国际食用菌培训班学员沙玛在听完阮毅关于食用菌种植技术方面讲解后,深深被他精湛的菌种栽培技术所吸引,在离开时依然恋恋不舍,表示下次有机会一定再来。现在,他的研究所里时常会迎来世界各国、各种肤色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前来学习研究。

     
    关键词: 阮毅 食用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