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阮毅:食用菌种植路上“播金种银”的带头人


    【发布日期】:2012-09-21  【来源】:闽东日报  【作者】:杨远帆 邹翠莲
    【核心提示】:据统计,阮毅于1995年创办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省、市、县食用菌科研项目13项,其中2项曾获得宁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自己更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全国农村科技星火带头人”。

    阮毅在指导南南合作成员国家的学员。
     

    一朵菇,带动30万人致富,这不是神话,而是发生在古田县“泥腿子”科研人员阮毅身上真真切切的故事。
          很多菇农并不知道阮毅的研究成果究竟有哪些,得到过多少称号奖励,或是不知道他们的致富路上阮毅起了多么关键的作用,但他们却真切地知道,有阮毅在,就有最好的菌种,就有最好的技术,就有最体贴的帮助。因此,即使他们的“阮老师”没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精密的实验室,更缺少助手和经费,但却是他们最贴心的“播金种银”带头人。

           牛粪里“捡”出的科研成果
          1979 年,阮毅与梦寐以求的大学之门擦肩而过。回到家乡,他看到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劳作十分艰辛,但生活过得依旧十分贫困。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他在苦思冥想如何改变现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研究他发现种植蘑菇是个挺不错的产业。他软磨硬泡地央求母亲帮他去借了300元的高利贷,并利用这笔钱种了500平方米的蘑菇。为了节约成本,他每天都出门捡牛粪做辅料,一年下来捡了一千多斤牛粪。村民们都笑话他,但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天天和牛粪扯不清的“读书人”,最终不仅种出了好蘑菇,卖出了好价格,还帮助他们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初尝甜头后,阮毅更是干劲十足,开始一边自学各种食用菌栽培知识,一边到处拜师求教。1982年,袋栽香菇模式在古田刚刚出现,而他的表哥彭兆旺正是袋栽香菇的创始人。但当他三番五次地要求学习技术时,由于当时香菇袋栽技术还不够成熟,表哥怕他担风险而不敢把技术传授给他。他没有退缩,而是利用亲情跟表哥打起了“拉锯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表哥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把袋栽香菇的技术传授给他。此后,他便一心扑在食用菌的生产和研究上,苦心探索食用菌世界的奥秘。4年后,他终于掌握了香菇等各类食用菌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不仅闯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更走上了食用菌的科学研究之路,依靠自己开发出来的科学技术为广大菇农造福。据统计,阮毅于1995年创办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省、市、县食用菌科研项目13项,其中2项曾获得宁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自己更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全国农村科技星火带头人”。

          碱水里“泡”出的主栽品种
          1997年,茶树菇作为食用菌家族中的“新成员”刚从江西成功引进,由于其营养高、口感好,在市场上的售价每公斤高达600多元,出现了许多农民为求得茶树菇菌种而连夜排队或“走后门”的现象。然而由于是新品种,某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菇农在茶树菇种植过程中出现了40%原料筒污染的现象,影响了生产的效益。“菇农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虽然科兴食用菌研究所只是一家民营科研机构,但阮毅仍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每天总是一个人钻进实验室里思考、实验,反复比对。
          机会总是青睐有心人。那年春节,阮毅走出房门,看到家人在做白粿时,为了使白粿更加筋道而往原料里加入茶树灰水。眼前的一幕使他猛然醒悟:“茶树灰不是碱性的吗?而茶树菇的菌种不也是在茶树上提取的吗?那专家们怎么说是弱酸性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阮毅马上跑回实验室,重新对茶树菇的培养基进行试验。经过若干次的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了茶树菇适合在弱碱性的环境中生长,从而也弄清了以往茶树菇高污染主要根源是在于生长环境的酸碱度没有掌握好!
          突破了关键点,阮毅又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成功选育出茶薪菇新品种“古茶2号”,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栽培 500万袋,当年就获利1000多万元,使其成为菇农们争相种植的新菌类。如今在他的努力推广下,茶薪菇也成为了“食用菌之都”古田县继银耳、香菇之后的第三大主栽品种。

    菇棚里“走”出的专家
         “研究就别想赚钱,赚钱就别做研究。”这是被阮毅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1999年,研究所里来了一个菇农。当听说他先后遇到银耳污染和茶树菇污染,遭受巨大损失后,阮毅为他推荐了“古茶2号”,并亲手教授种植技巧。“你信我,我就有办法让你奔小康。”果然如他所言,产量高、周期短、适应温度范围广的“古茶2号”很快就让这位菇农狠狠地赚了一笔。
          像这样的致富事例在阮毅身上不胜枚举。业内人都知道,很多相关研究和专利到最后“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比如酸碱度,比如配比,比如机械的刀口角度。一旦问世,就没有秘密而言了。不少人认为与其在这科研上花功夫,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去种菇。但阮毅依旧痴心不改,九十年代一瓶菌种卖1.3元,现在还是1.3元。多年来阮毅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在菌种售出后,他还要深入购买的菇农家中,搜集、解决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难题。对于部分经济困难但又渴望通过发展食用菌脱贫致富的农户,他更在资金、技术上提供帮助,同时对他们的食用菌栽培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2000年,阮毅的科兴食用菌研究所被联合国 “南南合作”组织列为国际食用菌培训实习基地。10年来,他先后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外籍学员提供免费培训食用菌生产栽培等技术,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做出贡献。现在,他的办公室成了咨询室,手机成了热线电话,没有一天冷清过,研究所里每年都会迎来世界各国、各种肤色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研究。为此他还经常自费打印技术材料发放赠阅、办培训班、带学员,每年培训菇农在2000人次左右。2009年11月,“科兴”还成为了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食用菌学实训基地,进一步增进了校所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也使食用菌生产技术从农村走向高校,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推广。

     
    关键词: 阮毅 食用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