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芳绿农业引领黄河三角洲地区食用菌产业迅猛崛起


    【发布日期】:2013-06-21  【来源】:滨州传媒网  【作者】:李淑霞 王晓滨
    【核心提示】:近年来,芳绿科技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自主研发了“秸秆栽培珍稀菇蕈类工厂化与农村产业化集成示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并将适宜东南沿海、东北平原培植的大球盖菇、杏鲍菇、黑木耳等菌类先后嫁接在鲁北大地,在此过程中拥有了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引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崛起。
       在位于邹平县的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养料生产车间,工人们不断将秸秆送入一个巨大的搅拌机器。经过搅碎,混合其他辅料后的秸秆小包,将变废为宝,成为各类食用菌繁殖、生长的“沃土”。总经理张振水告诉记者:“公司依靠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食用菌的‘培养料’,不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农药残留,推动了行业绿色循环经济步伐。”
      近年来,芳绿科技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自主研发了“秸秆栽培珍稀菇蕈类工厂化与农村产业化集成示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并将适宜东南沿海、东北平原培植的大球盖菇、杏鲍菇黑木耳等菌类先后嫁接在鲁北大地,在此过程中拥有了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引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崛起。
      研发出以农作物秸秆为主料的高产配方,企业降成本、农民增收益
      2005年,经营乳制品行业十余年,并在努力寻找企业转型突破口的芳绿科技,将目光投向了食用菌行业。
      经过对国内外食用菌行业技术及市场的充分考察,公司相关人员发现,传统的食用菌种植以纯棉籽壳为主的配方,极易带来残毒成份。而玉米秸秆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业副产品,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废弃、焚烧已成为新的污染源。如果能利用秸杆培育食用菌,不但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长远意义。
      按照“高规格设计、高技术含量、高标准建设”的定位,2006年,芳绿科技投资1200余万元研发了秸秆栽培珍稀菇蕈类工厂化生产项目并在2007年顺利投产。投产之初,公司在按照现有技术进行金针菇生产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展开利用秸秆进行其他珍稀菇类栽培的研究。
      2009年,以玉米芯或玉米秸秆、棉籽壳等优化组合栽培珍稀菇类的高产配方研发成功,在栽培方法上进一步规范了培养料的前处理和合理科学的配方配比,灭菌消毒,既有效利用了农作物秸秆,又达到了高产优质。
      张振水介绍说:“如果按传统配方购买玉米须作为培养料,每吨要900多元,而使用秸秆作原料,每吨只要三四百元,大大降低了用料成本。在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还为周边农民带来了额外收益,算得上一举三得。”
      将杏鲍菇、黑木耳等成功移植本地,经济效益显著,并获发明专利
      在芳绿公司培养车间内的“货架”上,摆放着许多直径在3厘米左右,菌盖呈圆碟状的菌类,每个都用塑料薄膜包裹着,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公司技术部长张法博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就是近年来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的杏鲍菇。2009年,我们将南方的杏鲍菇成功在北方培育,不但口感在南方同品类之上,而且通过人工调控实现四季出菇。”
      由于气候、温度等条件的不同,在将适宜于南方、东北地区种植的杏鲍菇、大球盖菇、黑木耳等菌类成功“移植”,并使其达到高产优质的过程中可谓充满曲折。“一方面设施要根据其生长习性及本地实际做相应改进,另一方面是培养料的变化。”张法博说。当初为掌握东北黑木耳的生长习性,张法博等技术人员耗时一年半的时间,连续尝试培养了3批。第一批因为温差没有控制好,在发菌时因湿气重造成菌种污染,5000多包试验品无一幸存。第二批尝试在房内催芽,菌孢是长出来了,原本45天菌丝长满菌孢,可眼看着时间日益临近却迟迟不出芽。最终,通过冷热空气混合空间等多项技术的配合,在第三批培养的菌群完成上千包的培育后,芳绿充分掌握了黑木耳的“脾气秉性”,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为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2009年10月,公司对“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并获授权。
      持续创新,实现菌类品质提升和生产过程的方便可控
      步入芳绿科技的菌类培养车间,记者发现每个车间门上都有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装置。张法博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用于食用菌出菇房的加湿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出菇房的实际湿度情况,自动均匀加湿,达到湿度自动控制的目的,非常科学精准。
      而实际上,芳绿科技在珍稀菇类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培植新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进行着生产过程或大或小的改进,以此实现食用菌品质的提升、生产过程的简便可控乃至工厂化生产的全面升级,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食用菌原种快速破碎机”、“新型液体菌种培养器”、“一种食用菌菌种水分检测装置”、“食用菌正压无菌化接种生产线”等7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发明专利“一种通道式、隔断型金针菇菌带工厂化生产方法”也因此产生。
      为增强食用菌研发、技术推广能力,2010年芳绿科技又投资500余万元,借助省农科院的科技力量,建设了省内同行业一流的食用菌研发中心。先后推广了利用林间空闲地栽培食用菌、空闲庭院栽培食用菌、山洞土洞栽培食用菌、大棚周年植菇等技术,并聘请世界蕈菌之父张树庭为公司终身名誉顾问。
      5年内,逐步建成全国最大食用菌产业基地
      转型食用菌行业短短数年间,芳绿科技以高效、生态、循环为目标定位,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农作物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为特色的秸秆循环农业产业链,年消耗秸秆10万吨、畜禽粪便3万吨、带动食用菌专业户6000户、生产6万吨菌渣有机肥、改良盐碱地15万亩。同时,将食用菌产业传统的产、加、销与餐饮、观光、研发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江北最大的“六位一体”食用菌产业园。
      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今年初,芳绿科技又加紧编制了“黄河三角洲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总投资5.6亿元,逐步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集工厂化生产、深加工、科研培训教育示范、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基地。
      自2007年开始秸秆栽培珍稀菇蕈类工厂化生产项目,短短几年间,芳绿科技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农作物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为特色的秸秆循环农业产业链,并将大球盖菇、杏鲍菇、黑木耳等菌类先后嫁接在鲁北大地。目前,公司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并建设了省内一流的“食用菌研发中心”,引领了黄河三角洲地区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崛起。
      未来5年内,芳绿科技计划总投资5.6亿元,逐步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集工厂化生产、深加工、科研培训教育示范、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全国最大食用菌产业基地。
      (原标题:芳绿科技:绿色创新启动“食用菌王国”崛起“引擎”)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