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一朵菇”铺就富民路 ——福建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启示录


    【发布日期】:2017-11-08  【来源】:贵州日报
    【核心提示】:2016年,古田食用菌总产量78万吨(鲜品),总产值近百亿元,全县70%的劳动力涉足食用菌行业、农户70%的现金收入和全县70%的农业总产值,均来自食用菌产业。
     00302769110_2bb6ab0a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占全世界75%以上,总产值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六位,培植种类70余种,形成商品菌50余种。
      据统计,2015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近3500万吨,产值超2000亿元,而1978年,年产量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近40年来,食用菌产量、产值成百上千倍增长,竹荪、银耳等昔日的宫廷宴品,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日前,随贵州省农委及部分市、县相关人员一起,来到福建古田县,考察调研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分享“一朵菇”为古田人铺就的致富路。
      食用菌与古田人已结下不解之缘,“有古田人的地方,就有食用菌;有食用菌的地方,定有古田人”不是传说,是事实。
      2016年,古田食用菌总产量78万吨(鲜品),总产值近百亿元,全县70%的劳动力涉足食用菌行业、农户70%的现金收入和全县70%的农业总产值,均来自食用菌产业。
           借取他山“灵芝”兴我“黔菌”产业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上下正掀起学习与践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热潮。
      贵州省召开“多彩贵州·菌行天下”2017贵州食用菌产业专题招商签约大会,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和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去年初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扶贫产业来抓,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制定了跻身全国食用菌大省、强省之列的三年行动方案。
      今年9月中下旬,省蔬菜专班牵头,省农委、省科技厅、省供销社、省商务厅共带队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的21个县(区)分别赴福建、湖北、浙江和河南举行了大规模的考察学习和招商推介活动。记者随行参加考察,并采访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商帮闯南北 菌子销四海
      “全国这么大,特色产业那么多,不见得到处都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但古田千家万户参与、分工合作、县工厂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对各地很多产业都有借鉴意义。”古田县副县长余新林介绍。
      古田食用菌产业从小到大,发展成“全国食用菌之都”,首先得有市场,说到开辟市场,3万余人的营销队伍走南闯北,将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日本、欧洲、美洲以及东南亚各国,为食用菌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田不仅是食用菌的生产大县,也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形成了“买全国,卖全球”的格局。银耳更是“十分天下有其九”,稳占全球市场份额“大头”。
      全国各地的家乐福、世纪联华、沃尔玛等500多家超市,均有古田食用菌的“身影”;线上线下、国内国外,都有古田食用菌的“足迹”。 
      从“菇农”到“菌贩”,再到企业家,朱乃真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末,当发现“卖菇比种菇赚得多”的“秘密”后,朱乃真开始背着银耳等食用菌干品,全国各地贩卖。当初,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毛头小伙,没有具体目的地,便从地图、地理书上,从全国最热、最冷、最远的地方着手,有时一个来回一趟,耗时两个多月,但一趟下来,扣除吃住,还有不菲的利润,朱乃真很开心,靠着销售食用菌,他走遍了全国各地。
      10多年前,贵州人韩会超在昆明经营食用菌生意,通过广交会所采购食用菌纸箱上的电话号码,她与朱乃真“搭上线“,成了未谋面的生意伙伴,多年后见面,合作更默契了,并结下了兄妹般的友谊。
      “很多伙伴,做生意多年,到现在还没见过面。”朱乃真坚信:“经商要诚信,做生意先做人”,有了经济基础,朱乃真体会到“赚钱并不是最快乐的,能帮到别人才是最快乐的”。
      通过市场调查,朱乃真发现经营新鲜食用菌是个空档,便投入10多万元,建起一个30多平方米的冷库,开始了新鲜食用菌经营,生意“好到手软”,两天发三车货,年销售收入高时超1000万元。
      朱乃真的食用菌生意越走越大,维护线下,拓展线上,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
      古田食用菌能畅销海内外,除3万余营销人的功劳外,当地便捷廉价的物流、健全的市场体系,保证了“菌畅其流”。
      据介绍,十多年前开始,古田的中铁物流便承包了菌产品的物流。鲜菌发货,一路绿灯,48小时内,鲜菌能摆上几乎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 “古田的物流,比很多大城市还更方便、快捷、廉价。”朱乃真深有体会。一个20至40斤的包裹,发往北京,物流费10元。发全国其他地方,每市斤物流费约0.5元。高效的物流配送,还吸引了周边县市农副产品经古田物流派送。
      早在2003年,古田就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唯一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全国食用菌集散地。每天早上6点钟,批发市场便人声鼎沸,开始一天的交易。市场交易品种达30多种,日均人流量达5000余人次,市场年交易量近万吨(干品),交易额5亿元以上。
      古田县银耳、猴头菇产品相继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
      随着“菇一代”年纪增长,一批年轻有为的“菇二代”接过“接力棒”,以全新的方式谋发展。30出头的许向妙开发的冻干银耳系列产品,一面世便受到消费者青睐。“海归”博士姚丽云,以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思路、方式,开发新产品,发展食用菌产业。
    00302769115_53ad3d40
      “土专家”助力 产业一枝独秀
      古田是一个食用菌“县域工厂化”的地方,千家万户农民的菇棚,是“工厂”里的“迷你”种植车间。
      乡村民居的房前屋后,菇棚如诸多农村的猪牛圈般普遍,农户种植食用菌,如同农民种植萝卜白菜般普及。年代久远的菇棚,顶上盖着茅草、布条或牛毛毡,棚壁上生青苔,棚内用简易的木柱或竹子支撑,看上去有几分“破落”。新建的大棚,建材保温隔热,屋顶或盖水泥瓦、或盖钢板,规范了许多。
      现在看来破旧的菇棚,曾是农民致富的“摇篮”。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末,古田两次建水库,移民人数达11万人,淹没耕地10余万吨。古田人坚持栽种食用菌,不知是否与当地耕地减少,没有更好的出路有关?但产业长期一枝独秀,与种植户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土专家”人才辈出息息相关。县食用菌产业局副局长雷银清介绍。全县获授牌的民间“研究所”达30多个,“民间科研”促进食用菌在全国掀起“五次浪潮”。
      年刚五旬的钟冬秀,起初跟着长辈种植食用菌,后来自己培育菌种,加工菌棒,是当地民间科研能人,得过多种荣誉称号和奖章,还因此当上过省人大代表,申请专利40余项。因儿女不愿“承父业”,对行业产生“疲劳”,已逐渐退出,改行种植兰花和铁皮石斛,平时和朋友喝酒聊天,享受“闲人”生活。
      71岁的郑仰蒲宝刀不老,2015年应邀来到贵州道真,当起公司的技术顾问。作为老牌高中生,他是种植户者中的“知识分子”,他不仅明白实践,也重视理论,编写过食用菌种植技术读本。
      随着“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的成立,在菌种开发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驯化能力日益增强;成立县食用菌协会和分会,各村居都有重点技术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等,同时还有民营科研所32家,制种户109家;食用菌菌种、生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03人,栽培熟练工不计其数,形成多层次的科研和科技推广普及网络。
      多年来,在古田在新品种引进、培育、驯化和专用器械开发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的(古田)菌业研究院、食用菌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实验室建成,研究院二期工程——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已正式开工,将为食用菌栽培、产品精加工与美食推广提供全面服务。
      产业分工细 环节链条全
      40出头的邱昌露是城东街道办坑里村人,一位传承父辈衣钵的“菌二代”。今年,他种植10余万棒茶树菇,采收已进入尾声,最后一批已就近委托烘干,每斤烘干费2.8元。估计收入10万元以上。忙完眼前的活路,他又将准备下一茬栽种。
      “现在种菇不累,通过电话或微信‘遥控’,可以‘搞定’各个环节,自己只负责出菇就行。”邱昌露介绍。电话配订辅料、加工菌棒、运送、接种、烘干甚至销售,各个环节,都有专业厂家。花0.4元的加工费,辅料就变成了一个菌棒。
      邱春坑是种菇大户,2012年,他投资数百万元,改建菌棒代加工厂,每代加工一个菌棒,收取加工费0.2元,每年加工近400万个菌棒。
      年过六旬的邱昌何,一位老“菇农”,多余的时间,附带开展烘烤“业务”。去年,他投入80多万元,升级改造烘烤房,干起专业烘烤,每烘烤出一斤茶树菇,加工费用2.8元。
      位于凤铺镇的绿华菌业公司,于2014年投入1000余万元技改,专业生产银耳菌棒,年产3000多万银耳棒。刚刚与新疆一家棉业公司达成协议,棉壳将由对方送货上门,公司总经理曾信城热情招待,仅这一步,每号棉壳的成本降了好几百元,还节约了劳动力。“我这种规模的菌棒加工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他介绍。
      经过近40多年不懈努力,古田食用菌产业链条全、专业分工细、种植品种齐、生产规模大、科技创新强、销售市场广、品牌效应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食用菌之都”。
      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产业转型升级资金、普惠金融资金各1000万元,扶持菇棚改造、设施栽培、精细化分工、科技成果转化、精深加工、名牌产品培植、质量标准监管、营销上市等,加快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经销、机械等相关企业近600家,日产10万袋以上菌包厂19家,工厂化栽培企业13家。相关专业合作社337家,标准化生产基地32个。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食用菌产业。
      进入福建正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香扑鼻。该公司是具有出口资质、产品免检的新三版上市公司。从配料到摘菇,生产食用菌全程机械化,从制种到菇长成,周期42天。以前需要多家配合的配料、出棒、配种、出菇、包装等多个环节已融为一体,在生产钱上全部完成。菇瓶的废弃物,也通过机构化加工成肥料,循环利用,全程无污染。
     古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模式,正走入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 福建 古田 食用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