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庆元的菇民戏传承难?一古稀老人把责任扛起来了


    【发布日期】:2018-01-12  【来源】:丽水网
    【核心提示】:菇民戏以后要巩固发扬下去,就得靠大家来学!学校学生会唱,跳广场舞的市民会唱,就连下地劳作的农民也会唱。
     
      菇民戏又称二都戏,是庆元县地方剧种。由于庆元特有的地理环境,菇民戏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古老而原始的闽越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古老的剧种日渐式微。现如今,将这个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的重担,就落在了非遗传承人胡永香的身上。眼前这位辅导学员唱戏的老人,就是菇民戏的传承人胡永香。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唱菇民戏,她与庆元县文化馆合作,办起了培训班。记者留意到,虽然她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但演技不减当年,通过表情、动作、语气,把一个羞涩的卖花姑娘演绎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胡永香出生在菇民戏世家,她的祖辈和父辈都以唱菇民戏为生。她12岁的时候,在舅舅的引导下加入文工团学习菇民戏。自幼的耳濡目染,加上舅舅的悉心教导,她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表演技巧,并跟随剧团跨省演出,受到各地群众热烈的欢迎。
      “我们去唱戏的时候真的很受欢迎,乡民们都到十里路外迎接我们。鞭炮放起来,彩旗飘起来,当时我们背着自己的被子是旧旧的,穿的衣服是土土的。但是一见到我们,就争着抢着帮我们拿,我们都不好意思给。”胡永香回想起当年,脸上挂满了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4年后剧团不幸解散,胡永香也转行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40多年。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将戏完全放下。在2002年,已经快退休的胡永香突然接到任务,要她把菇民戏恢复起来。本以为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但她只用了三天,就把《断桥》的台词背出来了。
      “我每天晚上把笔和眼镜都放在床边,一醒来,想起多少记多少,慢慢地就全回忆出来了。”胡永香介绍,菇民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比京剧的历史还要悠久。
      起初,菇民戏是山歌式的地方小调,后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庆元菇民吸收外地剧种曲牌和民间曲调,融入菇民戏,再加上历代艺人的不断改进,演变而成今天以簧曲调为主的多声腔板腔体唱腔。和越剧相比,菇民戏的口白带着庆元乡音,保存着大量唐、宋古音和众多复杂的声调,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老而原始的闽越文化,十分珍贵。
      “菇民戏是庆元唯一的一个剧种,如果它消亡了会很可惜啊”,胡永香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收了10多个徒弟,虽然都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但她总会抽出时间,手把手指导。
      胡永香说,她特别希望年轻的一代人也能够来学学菇民戏,好让这个剧种能够传承下去,如今虽然日渐式微,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余生让菇民戏在庆元大地上重新火起来。
      “菇民戏以后要巩固发扬下去,就得靠大家来学!学校学生会唱,跳广场舞的市民会唱,就连下地劳作的农民也会唱,这是我这辈子的心愿。”胡永香憧憬道。
     
    关键词: 庆元 菇民戏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