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脱贫攻坚战的清丰“菇”事


    【发布日期】:2018-12-1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姚卜成
    【核心提示】:清丰县的小蘑菇已经成为一把把撑起希望与梦想的脱贫伞——全县年产鲜菇2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大棚外一队队的送货车上,各类蘑菇带着清香,犹如一把把小伞傲然挺立。阳光穿过一株株蘑菇的菌褶,形成绚烂的景象。清丰县的小蘑菇已经成为一把把撑起希望与梦想的脱贫伞——全县年产鲜菇2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辖6镇11乡,面积828平方公里,总人口71.67万人,农业人口67.87万人。2018年初有贫困人口7647户、18086人,贫困发生率2.66%。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以来,清丰县的脱贫攻坚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全省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县之一。2016年全县共有贫困村5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639人;二是贫困面深。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占比58%,这部分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困难,没有合适的增收渠道,解决其脱贫增收问题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贫困人口中缺技术、缺资金占比24%,由于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发展起步较晚,有效的产业脱贫途径较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如何既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脱贫的“量”,又要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脱贫的“质”?清丰县结合全县贫困现状,从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和建立稳固的受益链结机制着手,经过中国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专家论证,充分依托“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中国白灵菇之乡”的品牌优势,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把扶贫基地建在村头路边,吸引贫困户自愿参与就近干,确保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稳定脱贫。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成功的。两年来,清丰县的小蘑菇已经撑起脱贫伞,截止2018年11月,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突破1300万平方米,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12家,生产企业年产鲜菇20万吨,年产值15亿元。10月21日—23日,第十四届全国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在清丰成功举办,全国300多家食用菌企业参会,清丰像全社会展示了食用菌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良好态势。
      《中国扶贫》在清丰调研时,来自河南农业大学、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表示,小蘑菇已经成为清丰县的脱贫伞——党建+食用菌:开辟党建新领域之伞;能人带动:打造创业带就创业之伞;“菌”临天下:一二三产业融合之伞;统领全局——“百菌齐放”之伞!
      党建+食用菌:开辟党建新领域之伞
      为全面打赢新形势下脱贫攻坚战,清丰县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立足食用菌产业传统优势,探索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具体做到“五抓五促”:
      一、抓党建保障,促责任落实。具体工作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分任副组长,成立“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推进,每周召开推进例会,研判解决问题。
      同时,出台《清丰县关于推进“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的实施方案》,将“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作为全县三级党组织书记工程,在基地建立党支部。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微信群,17个乡镇党委书记、55个村支部书记,每天可以直接与县委书记通报工作进度、交流经验做法、反映存在问题等。
      二、抓基地示范,促龙头带动。2016年以来,全县17个乡镇建设食用菌基地70个,全县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已达10200座,带贫增收作用发挥良好。标准化食用菌大棚产权归县投资集团所有,所在乡镇负责管理,贫困户脱贫攻坚期可享受“零租金”租用,大棚使用寿命约10年,有利于实现贫困户长期受益。
      基地建成后实行精准招商,强化产业支撑延链补链,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先后引进北京宏康建华、山东远洋、镇江金田、河南东森、重庆津益农业、北京菌森林、河北金元食用菌等7家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为各乡镇基地培育菌种菌棒、开展服务指导、实行产品回购,并优先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岗位实习,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抓带贫路径,促贫困户受益。主要带贫路径有包棚创业、劳务承包、菌棒托管、基地务工等四种模式,包棚创业是指贫困户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到户增收资金购买菌棒,免费参加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零租金”承包大棚。目前,包棚创业贫困户1200余户,预计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以上。劳务承包是指食用菌种植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合作,将食用菌大棚承包给贫困户,贫困户负责种菇、喷水、采菇等管理工作,企业负责提供菌棒、销售菌菇以及各种设施配备,根据采菇的数量和品质提成分红,劳务承包贫困户达1050户;菌棒托管是指对于无劳动力贫困户,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到户增收资金购买菌棒,将菌棒托管给企业管理,按约定比例分红,菌棒托管贫困户约2700户,每年固定受益3500元左右。基地务工是指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采菇、削菇、装袋等工序用工量极大,企业吸纳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可以享受带贫奖补,促进了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目前,食用菌基地务工贫困户约5000人。在全县各基地举办的“削菇能手大擂台”活动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瑞亚日削菇182斤,当天工资收入236元,折桂“削菇状元”。
      四、抓要素支撑,促服务保障。每个基地由龙头企业派驻1名技术员或培养1名乡土人才,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整合扶贫办、人社局、农牧局、食用菌办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年内实现对有培训需求的贫困户全覆盖,力争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至目前,县、乡两级共开展食用菌专题培训33期,培训贫困户8000余人次,大大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同时,建立金融助推扶贫机制。投入县级风险补偿金4500万元,撬动近3个多亿元的贷款规模。在县、乡、村分别设立金融扶贫服务机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有效破解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为贫困户及带贫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实现精准滴灌。
      五、抓风险防控,促持续发展。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企业托市收购,给予企业资金支持或差价补助。为贫困户承包的大棚投保“财产保障险”,对因自然灾害、火灾引起的棚体等财产性损失进行赔偿。结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特点,由相关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食用菌种植险。对由于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病虫害、异常高温等带来的食用菌产值损失进行赔偿,最大限度降低贫困户种植风险。
      能人带动:打造创业带就业之伞
      树立脱贫致富“能人”典型,支持致富能人做大做强,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村民,帮助他们打造一份自己的产业,从而快速有效地达到成片脱贫,这是清丰县扶贫工作的经验。实践表明,农村“能人”群体在精准扶贫中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或一技之长,因为土生土长,对村情民意有着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他们了解本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能更精准地帮助贫困户选择脱贫项目。
      提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得不提到固城乡吕家村致富带头人吕文选,或者说,如果没有吕文选的带头吃螃蟹,也许就没有吕家食用菌的几个第一。第一个在全县搞村食用菌规模种植,第一个大量雇佣贫困户用工,第一个冷库建设等等。2016年县委,县政府号召种植食用菌大棚后,吕文选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他积极响应号召,多次鼓励本村群众参与种植食用菌,但由于对食用菌大棚缺乏了解,并受技术资金等限制,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有人愿意当第一口吃螃蟹的人,观望者居多。被拒绝、被否定,听了不少泄气话,吕文选没有放弃,认准了就干,他带领村内两名党员,自筹资金200多万元,流转土地60亩,建设食用菌大棚56座,种植秀珍菇共30余万棒。他们从2017年3月开始建设,5月分建设完工,5底月份引进菌种,7月15号开始产菇,效益很快显现,每日产鲜菇3000余斤,日收入12000元。食用菌的发展不仅仅使几位投资者受益,还带动了80多人就业,其中安置贫困户32人,月工资1500元左右,使贫困户早日脱贫得以实现,也使“党建+扶贫+食用菌”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样在清丰县,位于马庄桥镇赵家庄的食用菌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赵家村党支部书记和脱贫致富的领头人,赵玉甫同志既关心村庄发展,又操心村民致富,还放不下没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2017年初,响应县委、县政府“党建+扶贫+食用菌”号召,赵家村“两委”班子切实担当,主动作为,迅速入户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筛选出27名党员和致富能手对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仅一个月时间,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便冒出了257座大棚,赵玉普至今回忆起还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目前所有大棚全部正常出菇,主要品种包括鸡枞菌、东北黑木耳、大球盖菇、双孢菇、羊肚菌等,已吸纳全镇140余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贫困户人均收入10000多元,效益可观。贫困户闫彩玲说“鸡枞菌娇贵,平均6个小时就要采摘一次。虽然辛苦些,但是绿色食品销路好、有赚头,干着也有劲儿。”该基地还引进山东远洋、濮阳润泽、濮阳健丰三家龙头企业,降低种植风险,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农村社会安定团结,清丰县食用菌产业扶贫工程不断发展壮大,隐约可以看到未来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当你步入滩上村时,会发现村里处处充满生机,群众人人洋溢笑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眼前: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农业生产生机盎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社会生活井然有序。
      “菌”临天下:一二三产业融合之伞
      “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来到河南科丰集团采访,空气里都弥漫着菇香。走进的科丰产品展室,各种蘑菇加工品琳琅满目,科丰董事长袁卫冬拿起一瓶170克的蘑菇片告诉记者,瓶里的蘑菇片是体闲食品,可直接食用,每瓶可以卖到5元,是未加工时蘑菇价格的5到10倍。一头连市场,科丰每年向全国各地提供40000吨的蘑菇加工品,成了人们舌尖上的“新宠”;一头连着基地、连着贫困户,为6个乡镇11个基地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
      在另一家企业——河南龙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丰),这里不见成片的树木,也不见草房大棚,只见一排排气派的现代化厂房坐落在园区之内,每天一车车完全绿色食品,又嫩又鲜又甜,带着清香之气的金针菇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上海、郑州等十多个大城市居民的餐桌,成了他们舌尖上的“新宠”
      在生产区,自动装料机以每分钟75瓶的速度,将农业下脚料制成的基料装进瓶里,然后是消毒、接种、培育、采摘到真空包装,多道工序一气呵成,使人感受到了农业生产手段的大变革。进入生育室,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个金针菇生产筐整齐的排列在车间规划的陈列架上,在每一个生产筐里的瓶装金针菇培养基上,一簇簇雪白色的金针菇被蓝色的软塑料箍紧密保护着,好不喜人。而像这样的金针菇生产筐,在整个生产车间里数不胜数。“龙丰董事长姬利强告诉记者,这里是人工模拟的生态环境室,全部采用智能化技术,对室内每天不同的温、光、气、电进行自动调节,变换出适应蘑菇生长的“超自然环境”,龙丰用智能定义了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让传统农业不再传统,在清丰县类似龙丰、科丰这样的企业,有10余家。这些企业为开拓食用菌宽销售渠道,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节点城市建立多个销售联络处,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窗口,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部分食用菌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说,从生产、贮运和销售环节来看,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化格局已成规模化,清丰县在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是一马当先;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更是战功赫赫,通过实施“统一菌棒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回收产品、统一销售渠道”五统一战略,建成了豫北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精准扶贫和拉动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标注出农业现代化清丰高度!清丰强度!清丰温度!
      统领全局——“百菌齐放”之伞
      准确把握清丰县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贫困人口较多,脱贫攻坚压力大;另一方面清丰县属于传统农业大县,财政压力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绿色发展不足问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清风县应该处在一个非常规性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有关口。
      怎么理解?也就是说2018年清丰县的发展要做到又好又快,既要赶又要转,既要防风险又要增加有效投资,既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又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应该说2018年对清丰县经济社会发展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
      怎么抓住机遇?“清丰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富民强县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政协战略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问题导向,把握精准要义,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清丰县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县委这样号召。
      1×2×3=6,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一个全新发展理念。不是把产加销三个“鸡蛋”并列地放一起,而是把“鸡蛋”打碎重新炒出一盘新菜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和新活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清丰县对“第六产业”的论述让人耳目一新。
      把食用菌产业,当成清丰县统揽全局的“菌”队,开疆拓土,构筑现代化的“蘑菇王国”,实现蘑菇生产大县向蘑菇强县的飞跃。
      从“一菇独秀”到“百菌齐放“。在马庄桥镇蘑菇大棚里,黑黑的嫩菇苗正在顽强地破土而出,赵玉甫告诉记者这种食用菌叫黑皮鸡枞,昔日“隐居”在荒山老林中,素有“贡菌”、“菌中之王”美誉的菌类,基地批发价每斤20多元,并且供不应求。跟着市场走,清丰培肓推广种植了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蟹味菇、白玉菇、羊肚菌、黑皮鸡枞、大球盖菇等新品种13个,在清丰蘑菇已超越了产品的概念,成为清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地区形象的代言人。
      贯通上中下游,舞全产业链的“金龙”。走进龙丰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四周周壁上挂的都是金光闪闪的牌子,龙丰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仅近两年龙丰就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4项;获得科技成果4项,参与编写国家行业标准1项,备案企业标准7项,开发出近30个菌种,为清丰食用菌的发展植入了“龙丰芯片”。把深加工的短板拉长,清丰引进了大汉食品、龙乡红食品、桃园建民、春韵食品、天口食品等多家深加工企业,开发出烘干品、盐渍品、清水类、休闲类、调味品等多个系列产品。把“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向深入,把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如今,清丰全县犹如一个食用菌大工厂,而千家万户里的菇棚成为食用菌大工厂里的“迷你”种植车间,它们撑起了清丰食用菌产业藏富于民、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块块“幸福拼图”,筑起了“研发育种—标准化种植—统一收购—仓储物流—深加工”等完整产业链,诠释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大道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创建蘑菇小镇,开发“蘑幻菇林”。据县委主要领导介分绍,清丰正在打造集旅游观光、菌菇采摘、亲子活动、产品DIY、菌菇生机餐饮等为一体的菌菇文化体验景区,即“蘑幻菇林”。“蘑幻菇林”以菇菌为主题,以菇趣菇文化休闲的风格布置,为游客们开辟一片新天地。新时代的“采蘑菇的小姑娘”之歌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飘荡在清丰上空。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清丰县蹚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在非贫困县树起了一面产业脱贫的标杆,亮起了实现乡村振兴、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新曙光”。
     
    关键词: 清丰县 食用菌 扶贫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