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青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2008-07-28
    【核心提示】: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农委孙念梅副主任一行来到城阳区,视察了“青岛市食用菌工作站试验示范基地”,孙主任听取了基地负责人的科研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农委孙念梅副主任一行来到城阳区,视察了“青岛市食用菌工作站试验示范基地”,孙主任听取了基地负责人的科研开发工作汇报,参观考察了菌种实验场,并对青岛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调研分析,指示全市各级食用菌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食用菌产业面临的大好发展机遇,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孙主任与基地工作人员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他们要发挥技术和职能优势,在新菌种引育推广,新材料科研开发,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几年,青岛市各级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逐年加大,通过全市从业者的共同努力,青岛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400万平方米,产量近20万吨,总产值6亿元。主要栽培品种有平菇香菇、鸡腿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阿魏菇、白灵菇和灵芝。全市食用菌专业户已经达到3万余户,从业人数8万多人。形成了平度古岘平菇生产区、胶南大村香菇和木耳生产区、城阳阿魏菇、白灵菇生产区、胶南理务关林下仿野生蘑菇生产区、胶州胶东珍稀菇种生产区、崂山灵芝生产基地等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区域。特别是胶南市近几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已相当规模效益和产业特色,达到年产各类菌棒640万个,产量5000吨以上,产值2000万元。该市大村镇以发展香菇和黑木耳为主,今年已制作香菇菌棒200万个,产量可达150万公斤,收入900万元,带动400多农户种植香菇,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理务关镇利用其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栽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已实施“百棚示范”计划,年利润可达128万元,并建立了紧密型“专家大院(研发基地)+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将现有的“百棚”发展到“千棚”,成为该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

    综观全市食用菌产业,近几年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1、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随着优质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青岛市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改变了以往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的盲目发展局面,建设了多个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广大菇农和相关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增强。

    2、品种结构趋于优化。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食用菌技术的进步,青岛市食用菌区域布局更加明显,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化种植向多样化转变,不断开发出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系列新品种,并在推广市场效益高的珍稀食用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传统、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向区域性、产业化方向发展;一大批食用菌基地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规范化发展。

    3、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食用菌生产龙头和各类协会、合作社组织逐步壮大,“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带动了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强,黑木耳、香菇、金针菇、白灵菇等消费量大幅增加,食用菌内销形势持续看好;在出口方面,青岛口岸作为全国农产品出口大港,大批来自各地的优质香菇、双孢菇等出口均供不应求。

    青岛市食用菌产业尚存在的问题:
    1、种质资源问题。(1)菌种生产单位参差不齐,缺乏权威性,多数菌种场无营业执照,无生产经营许可证,无合格技术人员,设备简陋,手工作坊式生产,菌种质量难以保证;(2)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泛滥,性状不清,品种混乱,造成栽培损失;(3)老化、退化和劣质菌种流入生产。

    2、标准化生产问题。家庭分散型、小规模粗放型生产方式仍然是青岛市食用菌生产的主体,这种生产方式虽然投资成本低,但承受自然风险的能力弱,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弱,使技术标准难以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好坏不均,档次较低,存在一定的农残问题。这种普遍的非标准化生产导致食用菌规模难以扩大,产业化水平低,严重阻碍了该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而且机械化程度低,与外国先进食用菌生产相比,具有很大差距,整个操作过程以手工为主。

    3、加工问题。青岛食用菌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加工模式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包装落后、陈旧,产品附加值低;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传统的烘干、晒干、盐渍等初加工方法已经落后,不但口感不好、营养易遭到破坏,而且防腐剂很容易超标,无法保证其安全、营养、保健、原汁原味的特点,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很容易成为国外技术壁垒的牺牲品。

    4、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食用菌商品的流通体系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结构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而这正是目前青岛市食用菌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青岛市目前没有专门的食用菌批发交易市场。市场规则没有建立、市场行为不规范、对市场反映不及时、生产盲目,是目前青岛食用菌市场流通的现状。以家庭小规模生产为主,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受到制约,无法根据市场的需要生产相应的品种,导致产品积压,同时也伤害了菇农生产的积极性;食用菌产业与市场主体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既没有统一的市场交易原则和规范,也没有准确、快速覆盖全国的市场信息网络,生产者得到的信息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生产盲目性大,要彻底解决难度仍然很大。

    5、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对市场与生产的调控能力是这个产业有无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岛食用菌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还很薄弱,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而目前青岛市没有大型的生产龙头企业,也没有大型的加工龙头企业。现有企业经营规模都不大,产品也较单一,在经营产品中,往往以原始产品、初级产品为主,加工升值的产品很少。

    6、科研滞后于生产发展。青岛食用菌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在以数量型为主的传统生产中,食用菌科技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以质量效益为主的现代化生产中,食用菌技术支撑出现了危机,科研工作无法满足生产及市场的更新换代,也无法满足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标准化的需求,更滞后于工厂化生产的发展。

    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食用菌以其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两用等特性越来越受大众喜爱,成为吃出健康的首选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将“一荤、一素、一菌”作为二十一世纪人们健康膳食的合理结构。

    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很快。据统计,食用菌产量1978年仅有5万吨,到2007年已达到 1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在我国种植业中列粮、棉、油、菜、果之后,排在了第六位。食用菌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及加工食品,2007年出口量为71.47万吨,出口值14.24亿美元,特别是香菇出口量占到世界贸易的8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国内消费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持续上升,其市场潜力之大显而易见。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在带来全局性战略利益的同时,也使许多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这就迫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种植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粮、油、棉等大宗产品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为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特点,以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比高、商品率高、加工增值高、综合效益高为优势的食用菌产业腾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质优价低、产量大的优势,将为世界各地的消费需求提供方便。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关贸协约国不能再以提高关税来阻止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也就是说,我们的食用菌市场将更大、更广阔。

    2、食用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效产业

    由于食用菌占地少,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进行立体栽培,同时大多数菇棚是建在山坡、林下、荒地、房前屋后、山洞及防空洞,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势。同时食用菌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所以说食用菌产业是高效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据统计,种植一亩金针菇产值可达2.85万元,是大棚西红柿产值7500元的3.8倍,是棉花产值970元的29.4倍,是玉米产值530元的53.8倍,是优质小麦产值425元的67.1倍。若同样投入1785元,种植香菇投入产出比为1:4.4,种植花生投入产出比1:2.58,种植香菇的纯收入相当于16.9亩花生的纯收入。山东省邹城市平阳寺镇很多村是矿区塌陷地,回填土地后,按传统农业与食用菌栽培的效益比看,采用一年一亩地“一麦一棒”的种植模式,一亩地一年小麦和玉米的毛收入为1470元,扣除成本(种子、农药、肥料、浇灌、收播等)600元,纯收入为每亩870元。栽培食用菌每亩年产45000kg(双孢菇大棚七层架计算),毛收入27万元,扣除成本15万元(先期一次性投入较高),纯收入为12万元。如按普通简易菇棚(每亩地可搭建二个)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一个菇棚年纯收入一般在2万元左右,两个棚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是传统农业纯收入的46倍。食用菌的高效益还体现在可以以粮菇型、菜菇型、林菇型、果菇型等多种优化组合模式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3、食用菌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具有独特地位

    中央2008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确定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来自有关部门的数字显示,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5%左右;每年产生的6亿吨作物秸秆、45亿吨畜禽粪便80%以上未经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量超过1.2亿吨;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处理直接排放。而据农业部有关人士介绍,来自农业生产方面的污染也令人触目惊心: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一些地区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这就要求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食用菌生产方式与其他作物不同,有其独特之处。食用菌的栽培基料主要是工农业废弃物(锯木屑、中药渣、废棉、酒糟、甘蔗渣、农作物秸秆、林木枝条、畜禽粪便等),在生产过程中食用菌自身会产生一种活性较强的纤维素转化酶,可将长链的纤维素降解为短链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营养,从而将大量的木质纤维素等生物物质转化为一系列多样化的物质。食用菌收获后,剩下的菌糠,经生物发酵等加工处理后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和畜禽饲料进行再利用,使工农业废弃物得到了“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循环利用,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大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食用菌的这种独特的生产特性,使其在与林业、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的联系中作为中心产业链的连接环,建成了农业子系统,即食用菌生态农业。

    这种循环方式体现四方面的优势:一是可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二是可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三是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四是减少农村污染源,净化环境,创造农村优质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绿色的农业循环经济。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积累量约6亿吨,林附产品量上亿吨,加上上百亿吨的畜禽粪便和工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如此巨大的纤维素资源是栽培食用菌潜在的原料。如果用20%来栽培食用菌,以50%的生物学效率来计算,可生产12亿吨鲜蘑菇,每吨按2000元计算,产值可达2.4万亿人民币。青岛市农作物秸秆年积累量大约有500万吨,加上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按照以上方法计算,可年产鲜蘑菇近1000万吨,增加农民收入超过200亿元。工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又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食用菌产业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途径
    食用菌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为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机会和途径。食用菌生产对劳动力要求并不高,青壮年、老人、妇女在经过一定的培训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都能承担从种到收的全过程。目前全国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人数达2500多万。在浙江、福建、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许多地方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孙主任同时指出青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路,不能盲目照搬外地经验,而要充分结合青岛市实际,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构建现代食用菌大产业。

    1、强化种质资源管理,不断选育新品种

    菌种散乱低劣对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所以加强菌种管理是当务之急。一是要根据《种子法》及《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加强菌政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净化菌种市场,保护广大菌种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强优质菌种的引进、选育和技术推广。三是要以科研推广机构为基础,各级财政投入扶持建立几处一、二、三级菌种场,面向全市提供优质菌种和菌包。四是建设青岛市食用菌菌种保藏中心,持续引进、保存、培育新品种,开展以崂山松蘑为主的天然野生菌驯化工作,不断完善青岛市菌种资源,并使崂山大山内的美味野生菌走进百姓厨房。

    2、加强科研开发,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特别要引导加强基础性研究和推广工作,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和人才引进等实现科研优势互补,并建立长期有效作用机制,研究、引进、储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新技术,促进青岛市的食用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食用菌产品是功能保健食品,应严格投入品管理,规范生产程序,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大力发展创汇型、珍稀食用菌品种,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强化产品质量标准。

    4、大力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青岛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必须立足于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必须不断提高食(药)用菌的附加值。改变传统的速冻、冻干、盐渍等技术,在速食蘑菇、休闲食品、菇精、菇粉、罐头等加工上取得突破,重点开发食用菌多糖、多氨基酸、保健胶囊、易拉罐饮品、休闲食品等新产品,真正形成完整的食(药)用菌产业链条,走出“以量求效”的误区,达到“以质求效”的目的。要通过建立食用菌加工园区这种组织形式,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技术的集聚效应推动食用菌精深加工取得突破性进展。

    5、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提高产业化水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和保护,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生产管理水平和雄厚实力的大型食用菌集团公司,促进产、供、销一体,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由种植型向加工型转变;二是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延长产业链,走新型产业化道路。重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着眼于世界食用菌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研究开发,积极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创建当地食用菌品牌;四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注重先进实用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以提高种植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建立食用菌园区式生产基地

    青岛食用菌种植户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技术参差不齐、效益不稳定等一些共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批区域特色的标准化、无公害食用菌现代化生产示范园区。园区式生产将是青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可有效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形成产地效应和品牌效应。

    7、引导发展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全球已发展了近30年,在我国也有10几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是食用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的完美典范,更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最好途径。青岛市有着发展工厂化生产非常有利的气候条件、工业基础条件和物流条件,应着力引进或引导国内外或本土势力企业投资建设,以促进青岛市食用菌产业全面发展。

    8、建立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

    在青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在全国食用菌行业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青岛市运输枢纽、国际贸易物流中心的优势,建设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带动全市食用菌生产和产地市场发展。使青岛市成为中国北方食用菌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