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德江天麻:老牌产业焕发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0-05-23  【来源】:天眼新闻
    【核心提示】:“2019年,我们公司天麻产量约60吨,产值360万元,俏销广东、北京、上海等地。”4月22日,德江县堰塘乡露青村,绿通天麻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文玉朝正带领客商参观园区,文玉朝说,天麻已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特色产业。
          “2019年,我们公司天麻产量约60吨,产值360万元,俏销广东、北京、上海等地。”4月22日,德江县堰塘乡露青村,绿通天麻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文玉朝正带领客商参观园区,文玉朝说,天麻已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特色产业。
          “德江天麻历史悠久,但发展历程却很坎坷。”文玉朝说,上世纪70年代前,德江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德江天麻野生变家栽取得成功,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代繁殖,德江天麻种性退化严重,逐渐淡出市场。
          “如今,在政府的带动下,德江天麻又走进了千家万户。”文玉朝说,近年来,德江县深入实施农村产业革命,立足地理条件,盘活优势资源,天麻这个“老牌产业”不仅焕发了新活力,招牌也越擦越亮。
          据了解,2019年,德江县发展天麻近40万平方米,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实现人年均增收1500余元。
          天麻种植,带富一方
          露青村四面环山,气候适宜,水土好。据当地群众介绍,早年该村的山林里时常挖出野生天麻,因其稀少且药用和食用价值高,被大家视为走亲访友的珍贵礼品。
          立足气候优势,2012年返乡的露青村民文玉朝,用多年打工积蓄50余万元在村里投入天麻产业。当年,种植天麻有性繁殖1000平方米,实现无性繁殖3000余平方米。第二年,第一批天麻翻窝采收干天麻1500余公斤,毛收入达60余万元。
    历时8年,他的天麻种植园区不断成熟,现已成为铜仁市唯一一家天麻“两菌一种”生产加工厂。去年园区培育的萌发菌和蜜环菌不仅在德江俏销,还走向了遵义正安等市场,而最值得文玉朝骄傲的是,带着村民们走上了致富道路。
          他告诉记者,如今园区不断壮大,年均需用工13000人次,按工种类别每天80-150元不等的单价,每年支付劳务费100万余元。去年,公司还通过发放菌种、技术指导、订单回收等带动120户农户发展天麻,户均达到100平米,按照鲜天麻15元/斤单价回收,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
    德江地处纬度较低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山高林茂。德江天麻产区内植被以杂木林与灌丛组成自然植被为主,土壤多偏酸性,适宜蜜环菌生长。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质的德江天麻。
          该县农业农村局天麻产业专班负责人彭成江介绍,德江天麻采用野生态育种和仿野生栽培,栽培在山林中,和其他地方在大棚里栽培的方式大有不同,品质自然更胜一筹。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德江县累计栽种天麻3万余亩,带动周边市县发展2万亩,正常年景鲜天麻总产量达1000吨以上,产值3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县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支柱产业。
          发展道路,一波三折
          天麻作为富民产业,而且是传统名贵的中药材,深受人们喜爱。但回溯过往,德江天麻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上世纪70年代前,德江和其他天麻产区一样,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但因过度采挖,到70年代末,德江野生天麻几乎断绝。
    不过,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无性繁殖方法栽培天麻获得成功,并很快转化到生产中。1972年,德江县派员赴陕西学习天麻栽培技术,实现天麻从野生到家栽的转变。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代繁殖,德江天麻种性退化严重,不但产量越来越低,特色也逐渐退化。
          当地政府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技术攻关。1993年,该县邀请“天麻之父”、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真菌室主任、研究员徐锦堂先生为天麻技术顾问,在其指导下,德江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植技术获得成功。
          从此,德江天麻生产栽培技术产生了一次飞跃和革新,率先在西南地区采用有性繁殖技术栽种天麻,解决了天麻种性退化和规模化生产种源缺乏的技术难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德江农民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种植天麻达20万平方米,主要供于本县天麻酒生产。后因德江天麻酒厂的经营不善,德江天麻产业链迅速断裂,很多麻农只好断种弃栽,天麻种植面积锐减。
          早些年,全县年栽培天麻实际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年产商品天麻(干品)不足20吨。德江天麻一时陷入困境。
          转变思路,突破困境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尤其是贵州产业革命的发起,天麻被德江县确立为“2+N”产业布局中的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德江天麻再度声名鹊起。
          2019年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在该县泉口镇杨田村拍摄取景,播出了“德江天麻”。
          实际上,德江县早已将天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为重振天麻产业,德江不断探索发展新路。2007年,德江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其中11个乡镇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德江天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德江县意识到,重振天麻产业,必须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做大规模,扩展市场,通过生产上规模、营销上台阶,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以来,该县通过整合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涉农整合资金、苏州对口帮扶资金等,共投入资金2950万元用于发展天麻产业。
          按照德江天麻获准保护范围,该县以高山、沙溪等核心区为重点,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6个适应天麻生产的乡镇大种天麻。
          龙头企业负责天麻种子生产和产品回收,做实种源保护、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链的“两头”,中间环节的栽培和管护则由合作社组织农户完成,群众种植天麻的积极性因此高涨,掀起天麻种植热。
          “政府政策好,对发展天麻的贫困户每亩补助39元,而且种出来的天麻卖给公司保底15元每斤回收,只要精心管理,赚钱不是问题。”去年堰塘乡露青村的田茂强在政策扶持和文玉朝的带动下,发展了天麻3000亩,纯利润近10万元。
          去年露青全村发展天麻200平米以上的农户有26户,其中22户贫困户,大多还因天麻种植还顺利脱了贫。
          兼顾生态,麻林共赢
          天麻种植需要大量菌材,而菌材的来源主要靠伐木,按理是随着树木大量消耗,生态也随之遭受破坏。
          然而,在德江各天麻基地走访发现,发展天麻的地方植被和生态不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更加优越。
          4月22日,记者在合兴镇朝阳村天麻发展林里见到,该镇长龙天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秀乾,葱茏树林之下,是他和群众们刚埋下不久的一排排麻种。春风拂过,树木竞相吐出新绿,一束束光透过树隙洒在天麻垄上格外温暖。
          “我们埋天麻种的时候需要大量菌棒,必须砍树,但每年除了砍树,我们更多的也是在栽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双赢。”杨秀乾告诉说,只砍不栽那是杀鸡取卵的做法,迟早会断了子孙的后路。
          据了解,自发展天麻产业以来,杨秀乾和合作社的社员们前后共植天麻后续林2000多亩,在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同时,以补植更多树木的方式及时补齐消耗,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杨秀乾砍树、种麻、栽树的发展方式,正是德江县近年来推行“栽下一窝麻须植十棵树”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该县农业农村局天麻产业专班负责人彭成江告诉记者,德江县每年对天麻种植户采取造林任务与天麻产业发展后续林建设配套落实,同步考核,对麻农自行育苗建成后续林的进行奖励补助。还要求林下栽培密度必须控制在40-50平方米每亩,砍伐菌材后,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补种植树,以此举措对生态自然进行修复。
          除此之外,天麻采收后基地不能连作,而是在麻穴中用废菌材种植冬荪或补种树林的人工修复方法,缩短生态恢复周期和土壤轮休时间,提高林地的使用效率。
          近年来,通过天麻、冬荪轮作,扶持发展菌材林(经济林)方式解决天麻用材等,促进天麻林下循环经济的规模发展。该县实现了天麻种植区森林覆盖率有效提高、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林麻配套互补双赢。
     
    关键词: 德江 天麻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