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后疫情时代 食用菌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再升级?


    【发布日期】:2020-10-21  【来源】:易菇网
    【核心提示】:“2020年,在中美贸易大战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新冠肺炎突如而来,与2003年非典相比,此次疫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现在正处全球局势动荡、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和转型之际,疫情对产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10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2020中国(宜昌·远安)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特邀报告中谈到。
    李玉院士作报告
          “2020年,在中美贸易大战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新冠肺炎突如而来,与2003年非典相比,此次疫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现在正处全球局势动荡、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和转型之际,疫情对产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10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2020中国(宜昌·远安)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特邀报告中谈到。
          李玉院士以“历史新机遇  产业再升级”为题,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疫情对食用菌产业的影响、新机遇下食用菌产业再发展等议题做了分享。
          今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点赞柞水食用菌“小木耳,大产业”。总书记点赞的食用菌正是团队精准扶贫的成果,食用菌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在精准扶贫中,全国近一半的贫困县选择香菇作为脱贫的产业。
          后疫情时代 调整适应新形势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对于食用菌产业而言,疫情造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对生产企业造成了线下销售困难,线上物流运输不畅、经营成本上升,资金需求压力大。无论在生产端、流通端还是销售端,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食用菌产业该如何调整适应新形势,李玉院士在报告中提到以下几点思路:把握疫情特征,流量急挫,存量还在;多预计几道计划,准备应对那个最坏的计划;重新调整战略,重新开始,进入新一轮竞争中;不要自己框定范围,内需外需,能拿到手都是好市场;破解“通商”难题,用“无接触”等新思维增强供应链。
          尽管这次疫情给食用菌行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但这也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可能因此而产生质的变化。食用菌的营养保健功能更加凸显,让消费者认识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更多的人了解到食用菌在提高人体免疫力上的预防作用,可能会让食用菌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在营销方式上,线上+线下销售成为趋势,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方式受到食用菌企业重视。
          新机遇下食用菌产业再发展
          迎来新机遇的,首先是大健康领域,疫情当前,中国的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菌物药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促进了身心健康的消费需求,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保健品、医疗物资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健康领域,科技与创新为健康产业赋能,借助技术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形式,并不断向旅游业、家电家居等领域跨界融合,形成“大健康”产业链。
          文旅产业迎来新机遇。在后疫情时代,卫生安全问题成了人们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对健康品质的追求加速了康养产业的兴起,也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起势迅速而凶猛。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依托型的产业,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力量,保持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食用菌特色内容以及食用菌康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文化对食用菌品牌的作用。
          线上化需求将刺激相关配套产业发展,食用菌在线平台建设将逐步完善,更多的线上食用菌应用场景将出现。从食用菌生产层面看,智能化优势凸显增长潜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对劳动力依赖程度小,在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优势更加凸显,可以预见企业将加大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投入,智能化工厂将在疫情后加速发展。
    玉木耳
          同时,资本进入和政策的机遇也正呈发展态势,食用菌现代产业园项目在各地兴建,食用菌绿色政策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在产业扶贫方面,按照“企业+园区+农户”的带贫模式,依托李玉院士工作站、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阜平产业研究院和6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规模养殖、光伏发电、旅游扶贫等产业,基本形成“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扶贫产业体系。
          “国内大循环”下的食用菌机遇
          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食用菌科技大循环,未来食用菌产业的‘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进口替代’、‘智能化’、新双循环下‘国际化’将是未来产业方面的主要机遇。”李玉院士在报告中表示。
          他指出,构建“国内大循环“未来资产配置三条路径:科技为攻、消费打底,探寻食用菌周期行业里的高成长龙头。香菇、木耳、金针菇等优势产业的基础再造和升级,在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寻找具有实现进口替代,国际化能力的优势企业;疏通国内市场需求,发展内需菌种,实现菌种创新。利用大都市圈、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带来的食用菌需求。培育一批优良食用菌新品种,丰富商业性栽培品种。
          报告最后,李玉院士提到“小木耳,大产业”带来的历史新机遇,他特别提醒到,要规避食用菌医药产业在疫情影响下大起大落的震荡式发展,加强对疫情期间新增应急产能消化的政策安排;要为食用菌产业线上化转型夯实基础设施支撑,鼓励各地加大对5G通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地方债务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比重;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食用菌信息化治理能力。政府具有其他经济社会主体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利用平台企业技术挖掘行业、区域数据。要强化中央层面对信息化治理的统筹,依托优势企业解决各地区、各行业平台数据的对接技术瓶颈,打通区域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破除“数据孤岛”;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强化关于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化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法律保障。明确数据收集、使用的主体与权限,厘清信息化治理边界,推动信息化治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10月10-12日,为期三天的2020中国(宜昌·远安)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湖北省远安县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地区的食用菌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4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由中国菌物学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食用菌专业委员会、易菇网主办,由中共远安县委、远安县人民政府、宜昌市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峡大学承办,由远安县农业农村局、远安县科学技术协会、远安县茅坪场镇人民政府、远安县食用菌协会、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昌昌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远安河仙菇菇业发展有限公司、远安县山娃子食用菌供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诸城市良工机械有限公司、湖北上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勤发富菌业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香菇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宜昌市食用菌协会的支持,由武汉菌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执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