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专题资讯 » 易菇网会客厅 » 正文

    刘大会:天麻道地产区变迁 乌红天麻成栽培“明星”


    【发布日期】:2021-12-16  【来源】:易菇网  【作者】:莫明珂
    【核心提示】:“野生天麻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存在由黄河流域中上游逐步向下游集中,并由黄河流域下游逐步南扩和西迁移到汉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后从长江中下游西迁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的过程。”12月13日,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大会在中国(丹凤)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就天麻道地产区变迁为主题做了报告。

    刘大会教授作报告

    “野生天麻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存在由黄河流域中上游逐步向下游集中,并由黄河流域下游逐步南扩和西迁移到汉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后从长江中下游西迁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的过程。”12月13日,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大会在中国(丹凤)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就天麻道地产区变迁为主题做了报告。

    他介绍到,天麻最早由山东泰山、河南嵩山、陕西宝鸡和陕、甘、宁夏交界地区逐步向东部黄河下游集中,宋代逐步集中到山东泰安东平、郓城,同时向南扩展至四川广元、湖南衡山、安徽等地,并强调了山东东平和郓城为道地产区;明代强调了山东东平和郓城道地产区基础上,增加了山东济宁市和湖南邵阳、新化新道地产区;清代开始出现昭通彝良产地;民国认为四川、云南和陕西汉中为道地产区;建国后发展为云南昭通、镇雄,四川峨眉、乐山、宜宾及贵州赫章、织金、贵定等地为道地产区,并认为云南昭通产最佳。现代则多认为贵州大方、云南昭通和陕西汉中为天麻道地产区。

    会议现场

           野生天麻资源衰竭 人工栽培取得重大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野生天麻的新产地不断被发现和增加,但由于天麻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及野生天麻自然更新缓慢,人为大量采挖,迅速导致了天麻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野生天麻资源逐步衰竭濒危,已分别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国家保护Ⅱ级品种。目前我国野生天麻已经形成不了商品,商品药材基本靠栽培药材供应。
           天麻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但一直依靠采挖野生资源供药用,古代本草书籍中一直没见人工栽培的论述。 日本学者草野俊助于1911年发现天麻和密环菌的相互关系后,为后人开展天麻人工栽培研究奠定了基础。1958年胡胜传、白风在《中药通报》上发表了“四川古蔺的天麻栽培方法”一文,是我国最早报道有关天麻栽培的文献记载。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研究员,1959年在湖北省利川县国营福室山协作开展了天麻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工作,1963-1965年先后在湖北利川市、恩施市,四川省古蔺县、峨眉山,重庆石柱县等天麻产区,对野生天麻生长的生态条件、繁殖方法、生长规律及其与密环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离得到密环菌纯菌种。1965年利用野生密环菌材首次伴栽天麻成功,结束了我国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并试验成功利用被密环菌侵染的野生树根做菌种培养菌材的方法,为天麻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1972年,与陕西省药材公司协作,试验成功“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取得了高产稳产的效果,并在陕西和全国进行了推广。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铉研究员,1966年至1979年在云南昭通彝良县小草坝下放驻点。从此在小草坝朝天马林场开始了长达13年的天麻无性、有性繁殖研究与实践。其发明了“带菌须根苗床法”,首次获得天麻种子有性播种繁殖成功。1973年周铉在《中草药通讯》上发表了“食菌植物天麻栽培探索”,1974年在《植物学报》上发表了“天麻有性繁殖”的论文,报道了其早期进行天麻有性繁殖试验中种子发芽成苗情况。

    另外,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刘玉亭,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刘方媛,南京药学院沈栋侠,庐山植物园杨涤清,广西植物园黄正福,南京中医学院庄毅、王永珍,贵州植物园牟必善、袁崇文等学者在20世纪60-80年代初也先后从事天麻栽培研究,均为解决我国天麻资源短缺、探索天麻栽培技术做出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科研人员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天麻两菌优良菌株筛选和生产技术、杂交育种技术、有性高效繁育技术、规范化栽培(GAP)技术、产地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并在陕西、湖北、云南、贵州、安徽、四川等省份进行推广,涌现出一大批“天麻之乡”,缓解了天麻药材原料需求,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麻形成新产区 乌红天麻成栽培“明星”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先后在云南昭通、湖北利川、陕西汉中等地开展天麻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发展形成我国天麻新的产区。《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以陕西汉中地区的城固、宁强,湖南怀化地区的地道,湖北的利川等栽培较多,湖南怀化所产质量较好”。
    当前栽培天麻主产区主要为云南昭通市的彝良、镇雄、大关、永善、盐津,丽江市的永胜、古城、宁蒗和迪庆州维西,贵州大方、德江,湖北宜昌、巴东、罗田、英山,安徽岳西、金寨、霍山,陕西汉中宁强、略阳、勉县、西乡,四川广元、南充、荥经,河南商城、西峡、南阳。另在浙江丽水、甘肃文县、天水、西藏灵芝、湖南怀化、吉林抚松和长白山、北京怀柔等地区也有少量引种栽培。对于天麻道地产区形成与变迁的原因,刘教授指出,自然环境与气候、交通因素、药材集散地、种质资源等成为主要因素。

    刘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天麻属植物约20种,我国有13种,天麻共有5个变型:天麻(红天麻)、绿天麻 、乌天麻、黄天麻、松天麻。其中,红天麻种子发芽率和产量高,适应性和耐旱性强;乌天麻块茎繁殖率、种子发芽率和产量均较低;但含水量低,干品质量好。红天麻和乌天麻均是较常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红天麻栽培最为广泛,而绿天麻品质虽好,但较为稀少。

    2021第七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丹凤)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由中国菌物学会、易菇网主办,中共丹凤县委、丹凤县人民政府、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天麻产业分会承办。除了主旨报告外,同期还举行了中国(丹凤)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药食同源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天麻美食烹饪大赛、并召开了中国菌物学会天麻产业分会工作会议,参会代表还前往良种天麻产业园参观交流。全国天麻会议是天麻业界的一次盛会,在丹凤的成功举办,不但为全国天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必将推进丹凤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丹凤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全国天麻会议自2012年举办首届以来,相继在湖北宜昌、北京昌平、贵州德江、贵州大方、云南彝良、陕西宁强共举办六届,引导了全国天麻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已成为我国天麻行业公认的唯一的专业交流展示平台。本次会议由于疫情原因而延期,为会议的前期组织筹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本次会议仍然会聚了全国天麻产业界的众多科研学者、企业家、种植大户以及行业精英,实属不易,本次大会各位代表围绕行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研讨,共商产业发展大计,为产业发展谋福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