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上过天下过海 四川通江孕育的这朵小白花不简单|川陕渝网络名人巴中行


    【发布日期】:2025-05-09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记者 罗轩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四川巴中通江县的银耳产业及其文化传承。通江银耳因品质优良而闻名,曾随“神八”进入太空。文章通过参观通江银耳博物馆,展示了银耳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文化、经济和食用价值上的重要地位。如今,通江银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代表。

    银耳,呈乳白色,形似菊花。2011年11月1日,“通江银耳”菌种、香灰菌丝和银耳菌丝,随着“神八”成功进入太空。这朵产自四川巴中通江县的小白花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成功从大巴山深处走向太空。

    民国时期,通江县一名余姓人家的孩子在上海读书,由于其家善采野生银耳,卖一斤银耳便可供其在上海读书一年的花销,说明彼时银耳的珍贵。而如今,随着银耳育培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耳早已从富贵人家的餐桌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5月8日下午,川陕渝网络名人巴中行走进通江县,在通江县城旁边,一座巨大的露珠形状的建筑物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就是通江银耳博物馆。随后,大家一起进入博物馆,走进银耳的世界,探究银耳作为一种食材如何“上天下海”。

    “博物馆的整体形状像一滴露珠,因为最原始的野生银耳是吸日月之精华自然生成的,就像露珠一样。也是依据银耳‘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生长特性而来的灵感。”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道,该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座宣传银耳文化的主题博物馆,其前身为2004年10月成立的“通江银耳博物管理所”。

    据了解,银耳作为一种珍贵食材,最初的银耳是纯野生状态。在人们认识到其价值后,便开始了栽培探索,最初的旧法栽培纯粹模拟银耳野生状态,砍树后就近野外排棒,靠风力自然传播银耳孢子,任其自然生长,产出野生银耳。

    同时,银耳依附生长的树是青冈树。通常情况下,青冈树需要生长7至8年才能生长出银耳。因此,当地有“七年青冈木,一碗银耳羹”的说法。

    “从最初的大自然孕育、发现、采食,到有意识野外培育,再到研究出产质俱佳的段木银耳栽培之法,通江银耳的培育,是一代又一代的通江人用自己的艰辛,通过实践,历经时间磨砺的智慧结晶。”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道,发展到如今,通江银耳的新法栽培更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控制自然条件,创造出更适合银耳生长发育的环境,从而提高银耳产量,让更多人都能买得到、吃得起。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对银耳的作用和功效都有了新的认识,纷纷为这朵看似不起眼的小白花点赞。随后,大家还现场品尝了博物馆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银耳羹,品尝之余都赞不绝口。一些网络名人还现场选购通江银耳,准备带回家分享给亲朋好友。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